拼音 | sì shī | 注音 | ㄙˋ ㄕ |
首字母 | s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四行詩、四絕、四言詩 | ||
反義詞 | 長詩、散文 | ||
基本解釋 | 1.即四家詩。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的合稱『代傳《詩經》的有魯人申培﹑齊人轅固﹑燕人韓嬰,稱"魯"﹑"齊"﹑"韓"三家詩,為今文詩學,兩漢時皆立於學官,魏晉以後逐漸衰亡。三家詩除存《韓詩外傳》外,餘均亡佚。又有魯人毛亨,亦傳《詩經》,稱毛《詩》,為古文詩學,先在民間傳授,盛行於東漢。魏晉後通行的《詩經》就是毛《詩》。四家對詩義的說明﹑文字的解釋,均有所不同,參閱清陳喬樅《四家詩異文考》。參見"毛詩"﹑"三家詩"。 2.《詩經》的四體《風》﹑《大雅》﹑《小雅》﹑《頌》。 3.稱《南》(《周南》﹑《召南》)﹑《豳》﹑《雅》﹑《頌》為"四詩"。 |
.即四家詩。 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的合稱。漢代傳《詩經》的有魯人申培、齊人轅固、燕人韓嬰,稱“魯”、“齊”、“韓”三家詩,為今文詩學, 兩漢 時皆立於學官,魏晉以後逐漸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