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ī chū | 注音 | ㄑㄧ ㄔㄨ |
首字母 | qc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七步之才、 七巧板、 七竅生煙、 七竅玲瓏、 七竅玲瓏、 七竅通天 | ||
反義詞 | 一竅不通 | ||
基本解釋 | 中國古代社會丈夫離棄妻子的七種藉口,即不順父母、無子、淫僻、嫉妒、惡疾、多口舌、竊盜。 |
七出也稱“七去”。中國封建社會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賈公彥疏:“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又《大戴禮記·本命》:“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不順父母去,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盜竊,為其反義也”。唐律規定,妻無七出及義絕之狀而出之者,處徒一年半;雖犯七出而有三不去的情況而出之者,杖一百,追還合。但如犯惡疾及奸者,即使有三不去的條件,仍可徑行出之,不受上面規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