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tǐ | 注音 | ㄕˊ ㄊㄧˇ |
首字母 | s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十分、 十足、 十全十美、 十分滿意、 十分合格、 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 | ||
反義詞 | 不足、 不夠、 不全、 不完整 | ||
基本解釋 | 1.指十種文體。 2.指書法的十體。唐張懷瓘所分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見所著《書斷.列傳》。 3.指書法的十體。唐唐元度所分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飛白﹑薤葉﹑垂針﹑垂露﹑鳥書﹑連珠。見《宣和書譜.唐元度》。 4.指十種詩體。唐元稹於元和七年時,將自己所作詩分編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五言七言兩體﹑律諷﹑悼亡﹑豔詩今古兩體,共成十體。見所作《敘詩寄樂天書》。 5.指十種詩體。五代齊己分詩作為高古﹑清奇﹑遠近﹑雙分﹑背非﹑虛無﹑是非﹑清潔﹑覆妝﹑闔門十體。見所著《風騷旨格.詩有十體》。 |
《書斷》捲上列古文、大篆、籀(zhòu)文、小篆、八分(隸書一體,又名分隸、分書)、隸書、章草(一種由隸書演變而來的草書)、行書、飛白、草書為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