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ǐ tài yǔ | 注音 | ㄊㄧˇ ㄊㄞˋ ㄩˇ |
首字母 | tt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又稱身體語言”。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資訊、說明意向的溝通手段。包括姿態、手勢、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語言手段。如點頭、搖頭、揮手、瞪眼等。常被認為是辨別說話人內心世界的主要根據。與文化背景有一定關係,如在印度,點頭表示不同意,搖頭表示同意。 |
體態語,是指在交流中運用身體的變化,如表情、動作、體姿、身體空間距離等作為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輔助工具的非語言符號。電視播音員主持人運用體態語主要有四種功能:(1)輔助認識功能。播音員主持人以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語加深和強化資訊的傳遞,如用眼神提醒重點、顯露喜怒哀樂的態度或示意注視的方向,為觀眾提供理解節目的簡易性和便捷性;(2)直觀闡釋功能。傳播資訊時,輔以手勢動作、道具演示,使語言資訊更加形象化,有助於觀眾的理解;(3)溝通交流功能。與觀眾、嘉賓、訪談物件交談時的體態語透露出主持人內心的真實態度,對節目中的人際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審美觀賞功能。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誠摯的口光、微笑的面龐、瀟灑大方的舉止、神采奕奕的精神狀態、和諧得體的衣裝氣韻,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享受,還給人文化上、精神上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