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ì jiè yǔ | 注音 | ㄕˋ ㄐㄧㄝ ˋ ㄩˇ |
首字母 | sj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國際語言 | ||
反義詞 | 方言、土語 | ||
基本解釋 | 1.以印歐語系的語言為基礎的國際輔助語。語法簡單,便於學習,有利國際交往。方案較多,今所通行的世界語為1887年波蘭柴門霍夫所創。 |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Ludwig Lazarus Zamenhof)於1887年創立的一種語言,旨在消除國際交往中的語言障礙,令全世界各個種族膚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個人類大家庭裡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共處。世界語已經成為了目前國際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國際輔助語,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世界語組織和世界語者。早在195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正式把國際世界語協會列為教科文組織B級諮詢關係單位,確定了國際世界語協會在聯合國和教科文組織的正式地位。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對世界語也採取了積極的態度。
以世界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宗教團體有:雍仲本波佛教(Yongzhong Bonpo)、韓國圓佛教(Ŭonbupsmo)、日本大本教(Oomoto)等,巴哈伊教(Bahai)支援採用世界語作為國際輔助語。以世界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際性組織還有聖馬利諾國際科學院、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國際雍仲本教聯合會等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世界語廣播站,在各國世界語廣播中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國際世界語界的關注。世界語的語法嚴謹、語音優美、邏輯性強、表現力豐富,很多世界經典名著都有世界語的翻譯版本,例如《聖經》,《古蘭經》和中國四大名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