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áo dòng èr zhòng xìng | 注音 | ㄌㄠˊ ㄉㄨㄥˋ ㄦˋ ㄔㄨㄥˊ ㄒㄧㄥˋ |
首字母 | ldez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勞動與生產的二重性、勞動的雙重性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生產商品的勞動所具有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兩重屬性。馬克思發現了勞動二重性,為勞動創造價值的學說奠定了科學基礎。 |
勞動二重性,指的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勞動物件、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絡又對立的兩個方面。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成為完全科學的價值理論。這是勞動一般的理論與實踐。“將價值(形式)從眾多發展概念中工作提取出來,作為抽象勞動社會內容的表達,作為一個規定總體,是為了重點顯示範疇生產的整體性特徵。這裡主要是弄清楚“內容的邏輯”和“形式的邏輯”的關係:從商品生產方式的整體發展中來,回到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相互依存關係。生產關係實體的運動和生產關係實體的構造在認識上統一化了,突出了研究物件的時空統一的工作規定。”
一句話總結: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