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ǐ chén bēi | 注音 | ㄕˇ ㄔㄣˊ ㄅㄟ |
首字母 | scb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史碑、紀念碑、紀念館、紀念堂、紀念塔、紀念館、紀念柱、紀念石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也稱《史晨前後碑》。東漢碑刻。隸書。公元169年立。一面刻《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稱前碑”,又一面刻《史晨饗孔廟碑》,稱後碑”。碑文記載了當時尊孔活動的情況。書法端正謹嚴,為學漢隸者所取法。 |
《史晨碑》 兩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點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點五厘米,寬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點五厘米,無碑額。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厘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為東漢後期漢隸走向規範、成熟的典型。現存山東曲阜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