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ào xiāng zhēn chá wèi xīng | 注音 | ㄓㄠˋ ㄒㄧㄤˋ ㄓㄣ ㄔㄚˊ ㄨㄟˋ ㄒㄧㄥ |
首字母 | zxzcw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利用光電遙感器攝影而實現偵察地面目標的衛星。衛星選擇在150~280千米的近地軌道上,以獲取清晰的影象。按資訊送回地面方式分為兩類(1)返回型。將對地面攝影后的膠片存貯在衛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脫離執行軌道返回地面;(2)傳輸型。利用光電成像原理偵察攝影,再把影象資訊記錄在磁帶上,在飛往地面臺站控制區時,再將影象資訊傳送地面。 |
照相偵察衛星(photo reconnaissance satelpte):利用光電遙感器對地面攝影以獲取軍事情報的偵察衛星。是發展最早、最快,發射數量最多,技術最成熟的衛星之一。衛星所載遙感器主要有可見光照相機、紅外相機、多光譜或超光譜相機、電視攝像機、成像雷達和掃描器等。目標資訊記錄在膠片上或星載記錄器中,由地面回收膠片或接收無線電傳輸的影象資訊,加工處理後,判讀和識別目標的性質,並確定其地理位置。照相偵察衛星按資訊傳送到地面方式的不同分為返回型照相偵察衛星和傳輸型照相偵察衛星;按獲取影象遙感器的不同分為光學型照相偵察衛星和雷達型照相偵察衛星;按用途的不同分為普查型照相偵察衛星和詳查型照相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提高地面解析度、時間解析度、偵察影象寬度、移動目標指示能力等。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發射了大量的照相偵察衛星。
世界上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是美國的 “發現者”1號衛星,它於1959年2月28日發射成功。 “發現者”1號是一顆試驗性偵察衛星。1960年8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 “發現者”13號試驗偵察衛星。8月11日,“發現者”13號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彈射出一個裝有照相膠捲的密封艙,再入大氣層,並在海上回收成功。這是人類從太空收回的第一卷照相膠捲。
由於衛星技術,光學遙感技術、資訊傳輸技術和影象處理技術的進步,使照相偵察衛星效能有了很大提高。由於衛星軌道執行時間長,偵察覆蓋面廣,且飛行不受國界限制,又沒有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所以目前在美國衛星,已取代人了大部分有人駕駛飛機來執行照相偵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