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íng lú | 注音 | ㄆㄧㄥˊ ㄌㄨˊ |
首字母 | p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火爐、火盆、火坑、火堆 | ||
反義詞 | 冷爐、冷藏室 | ||
基本解釋 | 又稱馬丁爐”。外形如平頂房子的一種床式反射鍊鋼爐。主要由爐頭、熔鍊室、蓄熱室和沉渣室等組成。由法國冶金學家馬丁於1865年發明≤長時期一直是鍊鋼主力,20世紀60年代後逐漸被轉爐和電爐所代替。 |
一種可以任何配比的鐵水和廢鋼為金屬爐料,配備有蓄熱室的鍊鋼火焰爐。
平爐是1864年繼貝塞麥轉爐之後出現的一種鍊鋼爐。它是由於當時急需熔鍊經多年積累日益增多的廉價廢鋼應運而生的。平爐能以生鐵和廢鋼為主要原料用蓄熱室熱交換方式使熔池達到熔化廢鋼所需要的高溫(高於1600℃),它的發明也是鍊鋼史上的一項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