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粽子 粽子的意思 粽子怎麼讀
“粽子”詞語拼音為:zòng zǐ,注音:ㄗㄨㄥˋ ㄗ,首字母:zz,“粽子”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肉粽、米粽、糯米粽,反義詞:無,基本解釋:漢、布依等族的端午節食品。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主料為糯米,餡為豆沙、棗泥、火腿、鹹肉、小棗、赤豆等,用竹葉或葦葉裹成。也有無餡的純米粽。一般一兩一隻,形狀有角、錐、茭、筒、秤錘等。
拼音 zòng zǐ 注音 ㄗㄨㄥˋ ㄗ
首字母 zz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肉粽、米粽、糯米粽
反義詞
基本解釋 漢、布依等族的端午節食品。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主料為糯米,餡為豆沙、棗泥、火腿、鹹肉、小棗、赤豆等,用竹葉或葦葉裹成。也有無餡的純米粽。一般一兩一隻,形狀有角、錐、茭、筒、秤錘等。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粽熬將軍
下一個詞語: 瘲瘛
粽子”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食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