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iāng zǐ yá | 注音 | ㄐㄧㄤ ㄗˇ ㄧㄚˊ |
首字母 | j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小說《封神演義》中人物。又稱姜太公”。名尚,傳封於呂,又稱呂尚”。曾在崑崙山學道,後奉師傅之命下山輔佐周室。八十歲時被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助武王起兵伐紂,統率許多道術之士,與紂王鬥智、鬥法、鬥力,終於完成滅商興周的大業。最後奉命發榜封神。 |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