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rú zǐ niú | 注音 | ㄖㄨˊ ㄗˇ ㄋㄧㄨˊ |
首字母 | rzn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小牛、犢牛、幼牛、牛犢、牛犢 | ||
反義詞 | 老牛、成年牛、牛父、牛母 | ||
基本解釋 | 1.《左傳.哀公六年》"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杜預注"孺子荼也。景公嘗銜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荼,齊景公庶子◇借喻甘為人民服務的人。 |
“孺子牛”出自《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後來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昇華,人們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