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ù zǐ | 注音 | ㄕㄨˋ ㄗˇ |
首字母 | s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私生子、私生女、私生子女 | ||
反義詞 | 合法子女、嫡系子女 | ||
基本解釋 | 1.周代司馬的屬官。掌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養等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員『以後為太子屬官。兩晉﹑南北朝稱中庶子﹑庶子。隋﹑唐以後,改稱左右庶子。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2.舊時指嫡子以外的眾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3.戰國時秦國隸屬於有爵者的服役之人。 |
庶子,也稱“庶孽”、“庶男”,指庶妻所生的兒子。即媵、妾、情婦所生之子。
需要說明的是:“平妻”所生的兒子,不是庶子,而是“嫡子”,所以有時會出現兩位或兩位以上的嫡長子,但是,平妻所生嫡長子的地位稍低於嫡妻所生嫡長子。
庶子的地位,低於嫡子,(古代通用)一般不能承奉祖廟的祭祀和承襲父祖的地位。
出自《禮·內則》:“適(通“嫡”)子、庶子,見於外寢。”鄭玄注:“庶子,妾子也。”《禮記·內則》:“嫡子庶子,只事宗子宗婦。”
1.戰國時秦國隸屬於有爵者的服役之人,相當於農奴。獲有軍功爵者可役使一定數量的庶子,平時為主人服役六天,遇有徵役則要隨主人服役。魏、韓等國的庶子則為家臣。如公孫鞅曾作過魏相公叔痤的御庶子。
《商君書·境內》“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
《商君書·境內》:“其有爵者乞無爵者以為庶子,級乞一人。其無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隨而養之。”
2.北極五星之一。屬紫微垣。
3.卿大夫士之子。
《周禮·夏官·都司馬》: “都司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眾庶車馬兵甲之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