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ān dōng bāng zǐ | 注音 | ㄕㄢ ㄉㄨㄙ ㄅㄤ ˙ㄗ |
首字母 | sdb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山東梆子沒有明確的近義詞。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地方戲曲腔調或劇種名。據說是秦腔傳入山東以後所形成。流行於山東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區。劇目﹑唱腔同山東的平調﹑萊蕪梆子等相互影響。 |
山東梆子是流行於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被人稱為“捨命梆子腔”。主要流行於山東西南部的菏澤、濟寧、泰安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臨沂等地區的廣大城鎮鄉村。因流行區域的不同,群眾對其稱呼亦有別。如以菏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以區別於流行在魯西南的“大平調”。1952年,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
2008年6月7日,山東梆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