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硯臺 硯臺的意思 硯臺怎麼讀
“硯臺”詞語拼音為:yàn tái,注音:ㄧㄢˋ ㄊㄞ,首字母:yt,“硯臺”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硯臺、硯座,反義詞:紙張、書法紙,基本解釋:1.磨墨的文具。
拼音 yàn tái 注音 ㄧㄢˋ ㄊㄞ
首字母 yt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硯臺、硯座
反義詞 紙張、書法紙
基本解釋 1.磨墨的文具。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硯水
下一個詞語: 硯田
硯臺”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臺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硯臺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製作。其中採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徐公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