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ōng chē shàng shū | 注音 | 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 |
首字母 | gcs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漢制﹐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歷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緒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派李鴻章赴日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是年﹐康有為在京會試﹐他號召各省舉人一千三百餘人聯名上萬言書﹐提出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震撼全國。史稱"公車上書"。 |
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
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