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huǒ | 注音 | ㄕㄤˋ ㄏㄨㄛˇ |
首字母 | sh | 詞性 | 形容詞 |
近義詞 | 發熱、發炎、發燒、發燙、發火、燃燒、燃燒、燃燒、燃燒 | ||
反義詞 | 解火、退火、降火、降溫、冷卻 | ||
基本解釋 | 1.燃亮燈火。 2.方言。生氣;發怒。 3.中醫把大便乾燥﹑口舌生瘡﹑眼膜發炎等症狀叫上火。 |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於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因此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症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溼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臨床常見的“上火”型別有“心火”和“肝火”。解決方法是“去火”,即中醫的清熱瀉火法,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物,也可用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療法。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