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uǐ tǔ liú shī | 注音 | ㄕㄨㄟˇ ㄊㄨˇ ㄌㄧㄨˊ ㄕ |
首字母 | stl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土壤侵蝕、土壤流失 | ||
反義詞 | 土地保持、土壤保持 | ||
基本解釋 | 雨水沖蝕缺乏植被保護的地表,水分和表土同時流失,使土層逐漸變薄變瘠的現象。通常發生在丘陵和山區。由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其中因經濟活動不當導致天然植被破壞是主導因素。中國水土流失以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最為嚴重。 |
水土流失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鬆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游河道帶來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