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í mín zhǔ yì | 注音 | ㄓˊ ㄇㄧㄣˊ ㄓㄨˇ ㄧˋ |
首字母 | zm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化 | ||
反義詞 | 獨立、解放、反殖民主義 | ||
基本解釋 | 帝國主義國家透過政治干涉、經濟剝削和軍事侵略把弱小國變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殖民主義表現為海盜式的掠奪、欺詐式的貿易和販賣奴隸等方式;到了帝國主義階段,主要採用軍事、經濟和文化侵略的手段,使弱小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喪失獨立和主權,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廉價勞動力市場和軍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帝國主義採用新殖民主義政策,即打著友好”的招牌,透過經濟、軍事援助和文化滲透或支援政變、扶植傀儡政權、組織政治和軍事集團等方式繼續控制別國,以保持和擴大其殖民統治。 |
殖民主義是強國用各種侵略手段使落後國家變為它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的侵略政策。近代的即資本主義的殖民主義,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海盜式的劫掠。17—18世紀,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使一系列落後國家不同程度地喪失獨立地位,成為其依附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同時,展開瓜分世界領土的激烈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