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ǔ diǎn zhǔ yì | 注音 | ㄍㄨˇ ㄉㄧㄢˇ ㄓㄨˇ ㄧˋ |
首字母 | gd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古典主義風格、古典主義藝術 | ||
反義詞 | 現代主義、浪漫主義 | ||
基本解釋 | 西歐文學藝術上的一個流派,盛行於17世紀,延續到18世紀後期。主要特點是模仿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形式,尊重傳統,崇尚理性,要求均衡、簡潔,表現出反宗教權威的精神。但由於模擬多,創造少,不能反映現實。 |
古典主義(法語:Le Classicisme 英語:Western classical),在藝術上主要是指對包含希臘及古羅馬的古典時代文化的高度認同。古典主義將古典時代的品味作為標準,並試圖模仿其風格。古典主義形成和繁榮於法國,隨後擴充套件到歐洲其他國家,是啟蒙時代、理性時代以及部分現代主義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17世紀開始流行在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這一潮流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物,因它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和樣板而被稱為“古典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古典主義在歐洲流行了兩個世紀,直到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藝興起才結束。它在17世紀的法國最為盛行,發展也最為完備。法國古典主義的政治基礎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哲學基礎是笛卡兒的唯理主義理論。古典主義在創作理論上強調模仿古代,主張用民族規範語言,按照規定的創作原則(如戲劇的三一律)進行創作,追求藝術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