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岐伯說:我從先生這裡聽到了針刺治療的道理,許多內容都已理解了。先生講的道理與實際情況相符得如箭之中的,但根據卻是不固定的,先生的學問是繼承誰的呢,還是經過仔細觀察事物而後心中思考琢磨出來的呢?
岐伯說:聖人創立的理論,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與人事相符,一定要有明確的法規,來確立度量標準、模式規矩,然後才能傳於後世。所以,工匠不能丟掉尺寸而隨意定長短,不能放棄繩墨而求平直,不能不用圓規而畫圓,也不能拋開矩尺而畫方形。知道運用這些法則,就可以順應自然,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掌握順逆的常規。
黃帝說:我想知道順應自然是怎樣的。
岐伯說:面臨深溝而放水,不用功力,就可以將水放盡;順著窟窿挖地道,不管地有多堅實,就可以開通小路。用它們來比喻說明人身之氣有滑有澀,血有清有濁,氣血執行有順有逆這些人身的自然。
黃帝問:我想知道人的面板黑白、身體胖瘦、身材高矮,在針刺時有分別嗎?
岐伯說:壯年而且體質健壯的人,血氣充足旺盛,面板堅固,因受外邪而患病,針刺這種人,要深刺而且留針,這是針刺治療肥壯之人的方法。如果是寬肩、腋下厚實、粗項、肉薄皮厚且膚色發黑、嘴唇厚大的人,他們血色黑濁不清,他的氣澀且執行遲滯,他的為人貪圖獲取和不勞而獲。針刺這種人,要深刺而且留針,多增加針刺的次數。
黃帝問:怎樣針刺瘦人呢?
岐伯說:瘦人皮薄,血色不足,肌肉消瘦,嘴唇薄,說話聲音輕,他的血清稀氣滑,氣容易虛脫,血也容易耗損。針刺這種人,要淺刺,快速出針。
黃帝問:怎樣針刺平常不肥不瘦的人呢?
岐伯說:看他的膚色黑白,分別用不同的刺法調治。如果是品行端正敦厚的人,他的氣血和調。針刺這樣的人,不要違背正常的刺法。
黃帝問:怎樣針刺壯士呢?
岐伯說:壯士骨骼堅固,肌肉堅實,關節運轉自如有力,此人如果性情穩重,就會氣行澀且血混濁。針刺這種人,應深刺且留針,多增加針刺的次數。此人如果性情輕浮好動,就會氣滑血清。針刺這種人,應淺刺且急速出針。
黃帝問:怎樣針刺嬰兒呢?
岐伯說:嬰兒的肌肉柔軟,血少氣弱,針刺嬰兒,應當用毫針淺刺而且快速進針,一天針刺兩次就可以了。
黃帝問:臨深決水在針刺上是怎樣解釋?
岐伯說:血清氣滑的病人,如果急用瀉法,就會導致真氣衰竭。
黃帝問:循掘決衝在針刺上是怎樣解釋?
岐伯說:血濁氣澀的病人,如果急用瀉法,就會使氣能夠通暢。
黃帝問:經脈循行的順逆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說:手三陰經,從心肺走到手指。手三陽經,從手走到頭部。足三陽經,從頭部走到腳趾端。足三陰經,從腳走到腹部。
黃帝問:唯獨足少陰經下行,這是為什麼?
岐伯說:不是足少陰經,而是衝脈。衝脈,是五臟六腑匯聚之海,五臟六腑都稟受它的氣血的滋養。衝脈上行支脈,出於上口腔的鼻道,滲入各陽經,灌於陰經;衝脈下行支脈,灌注於少陰經的大絡,出於氣衝穴,順著大腿內側,進入膝膕窩中,潛行於小腿骨內側,下至內踝脛骨與跗骨相連處而又別行。衝脈下行支脈,與足少陰經並行,滲入三陰經;下行支脈的前行支脈,潛行出於外踝接近脛骨與跗骨相連處,再下行循著腳背進入足大趾間,滲入各絡脈而滋養肌肉。因此,衝脈在下分出的支絡淤結就會使足背上的脈不跳動,脈不跳動就會導致衛氣不行而成厥逆,出現厥逆就會感到寒冷。
黃帝問:用什麼來證明是衝脈還是足少陰經下行呢?
岐伯說:用言語開導,用手切足部脈來驗證,若不是足少陰經而是衝脈的話,衝脈一定是跳動的,然後就可以明白足少陰經和衝脈的上下行的逆順關係。
黃帝說:聖人講得這些道理真重要啊!它象日月一樣光明,象毫釐一樣細緻入微,如果不是先生,誰能夠講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