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閒居,摒開左右之人而問岐伯道;我已瞭解關於九針的醫經,以及醫經上所論述的陰陽兩經、氣順氣逆和手足六經的道理,我希望得到口授相傳的知識。
岐伯離開席位,拜了兩拜後說:問得好啊!這些知識都是先師口授傳給我的。
黃帝說:我想聽到這些口授相傳的知識。
岐伯回答說:百病的最初生成,都是由於風雨寒暑的變化,陰陽不調,喜怒無常,飲食起居不良,大驚猝恐等原因引起的。這些原因導致了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閉塞,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滯留,經脈虛空,血氣運動紊亂,於是身體狀況就不正常了。這些論述在醫經上沒有記載,請讓我說明其中的道理。
黃帝問:人打呵欠,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答道:衛氣白天行於陽分,夜間則行於陰分。陰主夜,夜主靜臥而眠。陽主升而上,陰主降而下。因此,人在夜間將睡之時,陰氣積聚於下,陽氣未盡入於陰分,陽氣引而上行,陰氣引而下行,陰陽二氣相互牽引,所以不斷打呵欠。待到陽氣盡入於陰分,陰氣盛行,人就閉目而眠了。待到白天陰氣盡入於陽而陽氣盛行時,人就醒了。治療打呵欠,應瀉足少陰腎經,補足太陽膀胱經。
黃帝問:人患呃逆,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穀物進入胃裡,化成胃氣上注到肺裡。若胃裡先有寒氣,與新谷氣相爭,寒氣和谷氣都滯留在胃裡,新舊二氣兩相擾亂,胃氣寒氣交攻互逆,再從胃中出來而上逆,所以發生呃逆。治療可補手太陰肺經,瀉足少陰腎經。
黃帝問:人有哽咽,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這是因為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執行快而陽氣執行緩,陰氣過盛而陽氣衰絕,所以發生哽咽。治療可補足太陽膀胱經,瀉足少陰腎經。
黃帝問:人身體發冷打戰,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寒氣侵入面板,陰氣盛,陽氣虛,所以身體出現發冷發抖現象。治療可用溫補各陽經的方法。
黃帝問:人有噯氣,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寒氣侵入胃裡,厥逆之氣從下向上擴散,再從胃裡出來,所以產生噯氣。治療可補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黃帝問:人打噴嚏,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陽氣和,充滿胸腔,向上出於鼻,所以打噴嚏。治療可用補法刺足太陽經的滎穴通谷。
黃帝說:人全身懈怠無力,活動不靈,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胃氣虛而不實則各經脈皆虛,各經脈虛則導致全身筋肉脈絡懈怠,筋脈懈惰又用力行房事,則元氣不能恢復,所以發生全身懈怠無力的嚲症。治療應根據發病部位,在分肉之間用補法。
黃帝問:人悲哀而流眼淚,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眼睛是各宗脈所聚集之處,也是眼淚的通道;口鼻是氣息出入的門戶。因此,悲哀憂傷就會勞動心神,心神激動就導致五臟六腑不安,五臟六腑不安則會使宗脈相應而動,宗脈動就會使眼淚的通道敞開,眼淚的通道敞開就使得眼淚流出來。人的津液,是灌注了精氣而滋潤孔竅的。因此,眼淚的通道敞開就會涕泣不止,涕泣不止就會導致津液枯竭,津液枯竭會使精氣無所灌注,精氣無所灌注就會使眼睛看不見東西,所以稱為“奪精”。治療此症可補天柱穴,穴在足太陽經在挾項後的髮際。
黃帝問:人嘆氣,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憂愁思慮會使心之脈絡急緊,心之脈絡急緊就會約束氣道,氣道受了約束則呼吸不暢,所以嘆氣來擴充套件撥出氣息。治療可補手少陰經、手厥陰經和足少陽經,要留針。
黃帝問:人流口水,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人吃喝的東西都進入胃裡,胃中有熱就會使寄生蟲蠕動,蟲動則胃氣弛緩,胃氣弛緩就會使舌下廉泉張開,所以口水流出。治療可補足少陰腎經。
黃帝問:人發生耳鳴,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耳是人體各經脈所匯聚之處,所以胃中空就會使各經脈虛,各經脈虛則陽氣下降,致使入耳之經脈氣血不足而有所衰竭,因此發生耳鳴。治療可補足少陽客主人穴和手大指指甲上與肉相交處的手太陰經的少商穴。
黃帝問:人自己咬舌頭,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這是厥逆之氣上行於頭,隨各脈各行其位導致的。少陰逆氣上達就會咬舌,少陽逆氣上達就會咬臉頰內部,陽明逆氣上達就會咬嘴唇。治療應根據主病在何經,採用補的方法。
上述十二種病邪,都是奇邪侵入孔竅所致,所以,邪氣所在之處,都是由於正氣不足。如果頭部正氣不足,則腦髓不滿,耳中常鳴,頭常耷拉,目眩;如果身體中部正氣不足,則大小便不正常,腸中常鳴;如果身體下部正氣不足,則會痿厥、心悶。治療上述各症都可補足外踝下足太陽經崑崙穴,要留針。
黃帝問:上述各症證,如何治療?
岐伯說:腎主呵欠,所以治打呵欠應取足少陰腎經。肺主呃逆,所以治療呃逆應取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哽咽,原因是陰盛陽衰,所以治療應補太陽膀胱經,瀉足少陰腎經。打戰發冷,治療應補各陽經。噯氣,治療應補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打噴嚏,治療應補足太陽膀胱經。肢體懈怠無力,根據其發病部位,補分肉間。流涕淚,治療可補足太陽經在挾項後的天柱穴,挾項的天柱穴即在頭後正中髮際處。嘆氣,治療可補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少陽膽經,要留針。流口水,治療可補足少陰腎經。耳鳴,治療可補足少陽膽經的客主人穴、手大指指甲上與肉相交處的手太陰肺經的少商穴。自己咬舌頭,觀察主病所在之經,用補的方法。目眩,頭耷拉,治療可補足外踝下的足太陽經的崑崙穴,要留針。痿厥,心悶,治療可刺足大趾間上二寸處,要留針,另一種說法是可刺足外踝下的崑崙穴,要留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