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iào yù shè huì xué | 注音 | ㄐㄧㄠˋ ㄩˋ ㄕㄜˋ ㄏㄨㄟˋ ㄒㄩㄝˊ |
首字母 | jysh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運用社會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教育的關係問題的學科。主要探討教育與整個社會的關係,班級與社會的關係,學校教育與社會不平等的關係,教育與社會階層的形成和變遷的關係等。 |
教育社會學是以社會科學原理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係的學科,是教育科學的重要分支。我國很早就注意到教育與社會的關係。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過“庶、富、教”的理論,認識到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教育的關係。先秦時期的《學記》載“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表述了當時對教育與社會政治關係的認識。但是,作為專門學問的教育社會學是從近代西方開始的。1883年美國社會學家L. F. 沃德的《動態社會學》一書出版,書內有“教育與社會進步之關係”的專章。1899年出版了社會學家、教育家J·杜威的《學校與社會》。1922年出版了法國社會學家E·迪爾凱姆(舊譯杜爾幹)的《教育與社會學》。一般認為迪爾凱姆是教育社會學的奠基者。此後,對這門學問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很快地發展起來,並以美國為中心,日益推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於1931年出版了雷通群著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加強了教育社會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