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uán zhēn jiào | 注音 | ㄑㄨㄢˊ ㄓㄣ ㄐㄧㄠˋ |
首字母 | qz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陽創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該派舊時盛行於北方,以北京白雲觀為中心,稱道教北宗。 |
全真教,道教主流教派之一,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籙、丹藥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