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真諦 真諦的意思 真諦怎麼讀
“真諦”詞語拼音為:zhēn dì,注音:ㄓㄣ ㄉㄧˋ,首字母:zd,“真諦”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真理、 真相、 真實、 實在、 實際、 真實性、 實際性、 真正、 真切、 真誠,反義詞:虛假、 虛幻、 虛偽、 不真實、 不實、 不實在、 不真誠、 虛幻性、 虛假性、 虛偽性,基本解釋:真實的道理或意義人生真諦。
拼音 zhēn dì 注音 ㄓㄣ ㄉㄧˋ
首字母 zd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真理、 真相、 真實、 實在、 實際、 真實性、 實際性、 真正、 真切、 真誠
反義詞 虛假、 虛幻、 虛偽、 不真實、 不實、 不實在、 不真誠、 虛幻性、 虛假性、 虛偽性
基本解釋 真實的道理或意義人生真諦。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真的
下一個詞語: 真鼎
真諦”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一)二諦之一,三諦之一。指真實不妄之義理。如謂世間法為俗諦 ,出世間法為真諦。

(二)(499~569)五、六世紀間之著名譯經僧。梵名Parama^rtha 。 音譯作波羅末他、波羅末陀。又稱拘羅那陀(梵Kulana^tha )。西北印度優禪尼(梵Ujjaini^ )人,婆羅門種,姓頗羅墮(梵Bha^rata )。聰敏強記,辯才不竭。少遊諸國,歷事諸師,精研四韋六論,貫練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546)攜經典抵中國南海。太清二年(548)入建業(南京)謁武帝,時值侯景之亂,遂潛行南歸,輾轉游歷今蘇、浙、贛、閩、廣州等地,而所至譯經不輟,每亦撰疏闡釋經論理趣。陳太建元年示寂,世壽七十一。自梁武帝末至陳太建元年,共譯經論紀傳六十四部二七八卷,今僅存三十部,大多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與鳩摩羅什、玄奘、義淨同稱四大翻譯家。其翻譯之方法與學識,為我國佛教傳譯史上之泰斗。主要譯作除轉識論、大乘唯識論 等唯識論典外,另有金光明經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釋、律二十二明瞭論 、中邊分別論、十七地論(此書乃瑜伽師地論 之別出本)、俱舍論 釋、大乘起信論 等。其中以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影響最大,此二論乃南朝攝論學派之主要理論根據,真諦亦因之被尊為攝論宗 之祖。[續高僧傳卷一、攝大乘論序、大唐內典錄 卷四、卷五]

真實的道理或意義:人生真諦。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