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iào huì | 注音 | ㄇㄧㄠˋ ㄏㄨㄟˋ |
首字母 | m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廟會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中國城鄉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辦的集市形式。一般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農副產品為主,並配以各種文藝表演和風味小吃。 |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廟會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萬歲山春節大廟會”(農曆初一至十六 )都是國內有名的廟會,最富有過年的特色。
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朝陽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彙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妙峰山廟會、東嶽廟廟會、晉祠廟會、上海龍華廟會、趕茶場、泰山東嶽廟會、武當山廟會、火宮殿廟會、佛山祖廟廟會、藥王山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