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ān rén dòng | 注音 | ㄒㄧㄢ ㄖㄣˊ ㄉㄨㄙˋ |
首字母 | xr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巖洞名。江西廬山名勝之一,在牯嶺西北,為懸崖絕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巖"石刻,為南宋寶佑三年所刻。洞深約三丈,可容納百十人。清代嘉慶以後,洞為道士主持,改祀呂洞賓,呂洞賓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稱為"仙人洞"。巖下懸壁千仞,風光險絕。參閱周鑾書《廬山史話》五。 |
仙人洞,位於廬山天池山西麓。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岩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這裡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裡不僅是歷來最為遊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