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án dòng | 注音 | ㄏㄢˊ ㄉㄨㄥˋ |
首字母 | h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隧道、地道、通道、坑道、地下道、地下通道、地道洞、地道洞穴 | ||
反義詞 | 開放、敞亮、明亮、明朗、明亮通透、開闊 | ||
基本解釋 | 公路或鐵路與溝渠相交的地方使水從路下流過的通道,作用和橋類似,但一般孔徑較小。 |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設中,為了使公路順利透過水渠不妨礙交通,設於路基下修築於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過水通道),透過這種結構可以讓水從公路的下面流過。用於跨越天然溝谷窪地排洩洪水,或橫跨大小道路作為人、畜和車輛的立交通道,或農田灌溉作為水渠。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礎、端和翼牆等。涵洞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常用磚、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築成。一般孔徑較小,形狀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
涵洞的作用是迅速排除公路沿線的地表水,保證路基安全。作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涵洞在公路工程中佔較大比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工程數量和工程造價上。據有關資料介紹:涵洞工程數量約佔橋涵總數的60% 一70%,平原地區,每公里約有1~3座;山嶺重丘區,每公里平均約有4~6座。涵洞工程造價約佔到橋涵總額的40%左右。
涵洞還是一種洞穴式水利設施,有閘門以調節水量。《清會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凡工有堤,有壩,有埽,有牐,有涵洞。”注:“涵洞之式,有淤窪涵洞,有洩水涵洞,有溉田涵洞。以石為之,牆身砌面石,下為鋪底石,上為蓋口石,牆後襯砌城甎,餘與石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