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原文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甲戌岁会,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谿谷。

  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热。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昬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

  岐伯曰:卯酉之纪也。阳明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丁酉,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阳明少徵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癸酉,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阳明少宫少阴,风凉胜复同。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阳明少商少阴,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阳明少羽少阴,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太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寅申之纪也。少阳太角厥阴壬寅壬申,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阳太徵厥阴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少阳太商厥阴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饮。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少阳太商厥阴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少阳太羽厥阴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上民下日)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丑未之纪也。太阴少角太阳,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太阴少徵太阳,寒雨胜复同,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太阴少宫太阳,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太阴少商太阳,热寒胜复同,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太阴少羽太阳,雨风胜复同,同正宫。辛丑辛未,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月隹)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子午之纪也。少阴太角阳明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折,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阴太徵阳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庚午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月隹)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巳亥之纪也。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厥阴少徵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癸亥,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厥阴少宫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厥阴少商少阳,寒热胜复同,同正角。乙巳乙亥,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厥阴少羽少阳,雨风胜复同,辛巳辛亥,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胕肿。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

  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愿闻同化何如?

  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

  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

  岐伯曰:臣请次之。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辛丑岁,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土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甲辰岁,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子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癸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者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帝曰:其发也何如?

  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月隹)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支(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瘛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

  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

  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时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慄,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膝髀(月耑)(骨行)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緛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衊;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目閏)瘛、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愿闻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热,不远热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目閏)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假者何如?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六元正紀大論譯文

  黃帝問道:六氣的正常生化和異常生化,勝氣復氣等淫邪致病及其主治原則,甘苦辛鹹酸淡諸氣味所化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關於五運主歲的氣化,或與司天之氣相順,或與司天之氣相逆,或與歲運之氣相生,或與歲運司天相制,我還未能完全明瞭其中的道理。我想通曉司天在泉的道理,並據此以協調運氣之所化,使上下之功德能相互應合,不致破壞正常的秩序,天地升降的正常規律,不失其宜,五運之氣的布化執行,不致違背其應時的政令,根據運氣的順逆情況,調之以五味,應當怎樣呢?

  岐伯拜了兩拜回答道:這個問題提的很高明啊!這是有關天氣和地氣問題的一個總綱,是萬物變化的本源,若非聖明之帝,誰能夠窮盡這些至理要道呢!我對這個問題雖然領會不深,願意講述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不致滅絕,能長期流傳而不被更改。

  黃帝說:希望先生把這些道理進一步推演。使其更加條理,根據干支的屬類和一般的順序,分析司天在泉等所主的部位,分別每年主歲之氣與各步之氣,明瞭司天歲運所屬之氣與數,及正化邪化的變化情況等,可以聽你進一步講述嗎?

  岐伯說;首先要確立紀年的干支,以明瞭主歲之氣與金木水火土五運值年之數,及寒暑燥溼風火六氣司天在泉的氣化,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就可以被發現,人們可以根據這種規律調養身體,陰陽之氣屈伸的道理,也句淺近易知,不被迷惑。關於它的一般禮數可以加以推數的,我儘量講給你聽。

  黃帝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在辰年與戌年。壬辰年、壬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頭目眩暈,視物不明。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戊辰,戊戌年(運火雖太過,但為司天之寒水所克,則與火運平氣相同)。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火運之氣為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暑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邪鬱滯。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甲辰年、甲戌年(此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漂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溼邪下重。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庾辰年、庾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為霧露蕭戌,其反常變化為肅殺雕,其致病為津液乾燥,胸背滿悶。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丙辰年,丙戌年(此二年均為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丙辛為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寒冷肅殺,其正常氣話為寒風凜冽,凝劍悽慘,其反常變化為繼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大寒流滯於筋肉關節空隙處。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宮,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凡此辰戌太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太陽寒水司天,其氣肅歷,太陰溼土在泉,其氣沉靜,寒水起氣臨於太空,陽氣不得施令,水土二氣相合,以為功德,上應於晨星與鎮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黑色與黃色者,其司天之政嚴肅,其在泉之令徐緩。由於寒水之政大起,陽氣不得伸張,胡湖澤中不見陽熱的氣焰升騰,火氣則需等到其相應之時,方能舒發。主氣少陽居為三之氣,因火氣過勝,則應時之雨水窮盡不降,四之氣,在泉用事,雨水止極而云散,氣還於太陰主令之時,雲會於北極雨府之處,溼氣乃的布化,萬物為之潤澤,太陽寒氣佈於高空,少陰雷火動而在下,寒溼之氣則持續於氣交之中。人們易患寒溼病發作,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不收,大便洩瀉,血液外溢等症。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陽相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溫氣大行,草木繁榮較早,人們易患疫癘病,溫熱病發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膚瘡瘍等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陽明燥金,故涼氣反而大行,陽氣不得舒發,人們感到悽慘,草木因遇到寒涼之氣,也不易生長,火氣受到抑制,人們易患氣鬱不舒,腹中脹滿等病,寒氣開始發生。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陽寒水,司天之氣布其政令,寒氣大行,雨乃降下。人們易患寒病於外,熱反病於內,癰疽,下利如注,心熱煩悶等病,熱鬱於內,易傷心神,若不急治,病多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厥陰風木,風溼二氣,交爭於氣交,溼得風氣乃化為雨,萬物乃得盛長、化育、成熟,人們易患大熱少氣,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下利赤白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陰君火,陽氣重新施化,草木之類有得盛長、化育而成熟,人們感到舒暢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太陰溼土,在泉之氣,得其政令,溼氣大行,陰寒之氣凝集太空,塵埃昏暗,籠罩郊野,人們感到悽慘,若寒風驟至,則土氣不勝,脾不得長養,所有妊娠,亦多主死而不能生。凡此太陽寒水司天之年,則火氣鬱而不行,宜食苦味以瀉火,以燥治溼,以溫治寒,必須折減其政鬱之勝氣,資助不勝之氣,不要使運氣太過而發生疾病,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避免虛邪賊風以安定正氣。根據中運與司天在泉陰陽五行之氣的同異裁定藥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運與氣寒溼相同者,其氣微,可少用制其氣之品。凡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就是說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原則。

  黃帝說:好。陽明燥金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陽明燥金施政在卯年與酉年。丁卯年(為歲會)、丁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木運不及,司天之燥金勝之,則金兼木化,反得其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癸卯年,癸酉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克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火運不及,無力克金,司天之金氣得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已卯年、已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涼。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己卯年(為天符),已酉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已庾為金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金運雖不及,但得司天金氣相助,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辛卯年、辛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凡此卯酉年陽明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陽明燥金司天,其氣急切,少陰君火在泉,其氣盛明,金氣不及,火氣乘之,則陽氣得專其令,炎暑之氣大行,萬物乾燥而堅硬,金氣不及則木無所謂,和風主治,風氣與燥氣相兼而流行與氣交之內,使陽氣多而陰氣少,陽氣盛極必衰,衰則陰氣來複,當四之氣主客二氣,即太陰與太陽主令之時,雲歸於雨府,溼氣敷布,乾燥之氣又變為潤澤。其在穀類,應於白色與赤色者,間谷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金氣不及,火氣乘之,損傷屬金之白色甲蟲類,待水氣來複則損及屬火之羽蟲類,金氣與火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太白星與熒惑星之光較強。其司天之政急切猝暴,其在泉之令,蟄蟲不欲歸藏,流水不得結冰。人們易患咳嗽,咽喉腫塞,寒熱發作急暴,振動寒溧,大小便不通暢等病。如果燥金清涼之氣早至而急切,則屬木的毛蟲類乃死,如在泉之熱氣後至而急暴,則屬金的介蟲類乃受災殃。勝氣與復氣發作急暴,正常的氣候,被擾亂而不定,司天之清氣與在泉之熱氣,持續於氣交之內。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陰溼土,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陽明司天燥金用事,陰氣開始凝集,天氣肅歷,水乃結成冰,寒水之氣化。其發病為內熱脹滿,滿目浮腫,善眠,鼻塞衄血,噴嚏呵欠,嘔吐,小便赤黃,甚則淋瀝不通。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少陽相火,二火用事,陽氣乃布,人們感到舒適,萬物開始生長繁榮。若疫癘大行時,人們容易猝暴死亡。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陽明燥金,司天之政乃布,涼氣乃行,客氣之燥氣與主氣之熱氣相互交合,燥氣急則溼氣復而潤澤,人們易患寒熱之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太陽寒水,水土氣化,寒雨降下。發病為猝然仆倒,振動戰慄,譫言妄語,少氣,咽喉乾燥而引飲,以及心痛,癰腫瘡瘍,瘧疾寒冷,古萎軟,便血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厥陰風木,秋行春令,草木又得生長而繁榮,人們也和平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在泉之氣用事,陽氣敷布,氣反溼暖,蟄蟲現於外面,流水不得結冰,人們也健康平安,陽氣盛則易發溫病。因而在陽明司天之年,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安定正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去邪氣,本年當用鹹味、苦味、辛味的藥物以汗之、清之、散之的方法進行治療,安定其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根據寒熱的輕重,決定方宜的多少,若中運與在泉之熱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司天涼氣相同之品,若中運與司天之涼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泉之熱氣相同之品。用涼藥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藥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的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是指的自然變化之道,若違背了它,就會擾亂天地陰陽的自然規律。

  黃帝說:好。少陽相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少陽相火施政在寅年與申年。壬寅年、壬申年(此二年俱為同天府)。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頭目眩暈,兩脅支撐,神魂驚駭。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於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戊寅年、戊申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少陽相火司天,厥陽風木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活運之氣為暑熱,其正常氣化為火盛熱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鬱於上,熱甚迫血妄行則血溢洩,心痛。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甲寅年、甲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身重浮腫,水飲脾滿。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庾寅年、庾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清冷急切,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發為肩背與胸中。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丙寅年、丙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丙辛味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其正常氣化凝斂悽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氣浮腫。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凡此寅申少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司天之氣得其正化之位,厥陰風木在泉,其氣擾動不寧,大風突然而起,草木臥倒,走石飛沙,少陽陽火之氣為之流行,歲半之前,為君火相火與太陰溼土行令之時,陰氣流行,陽氣布化,雨乃應時而降,少陽司天為火,厥陰在泉為木,木火相生,故同為功德,上應於熒惑星與歲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青色者,其司天之政嚴厲,在泉之令擾動。所以司天之熱與在泉之風相參而敷布,雲霧沸騰,流動不定,太陰溼土之氣橫行氣交,寒氣有時而至,則涼雨並起。人們易患寒病於內,外部發生瘡瘍,內為洩瀉脹滿等病。。所以聰明聖智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則調和而順適之,不與之抗爭。寒熱之氣,反覆發作,人們易患瘧疾,洩瀉,耳聾,目瞑,嘔吐,上部氣鬱脹腫而顏色改變等病。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陰君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風氣盛時則搖動不寧,主客二氣木火相生,寒氣乃去,氣候大溫,草木早期繁榮。有時寒氣雖來但不能行其殺伐之令,溫熱病發生,其發病為氣鬱於上,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氣逆,頭痛,血崩,脅部脹滿,面板肌腠生瘡等。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太陰溼土,火氣反為溼土之氣鬱遏而不發,白色雲埃四起,雲氣歸於雨府,風氣若不勝溼土之氣,則雨水降下,人們身體安康。其發病為熱鬱於上部,咳嗽氣逆,嘔吐,瘡瘍發生於內部,胸中與咽喉不利,頭痛身熱,甚至昏憒不清,膿瘡等。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亦為少陽相火,主客氣同,司天之氣施佈政令,炎暑乃至,少陽相火上臨,火氣過甚,故雨水窮盡而不降。人們易患熱病在內,耳聾目瞑,血外溢,膿瘡,咳嗽,嘔吐,鼻塞衄血,口渴,噴嚏呵欠,喉痺,目赤等病,往往突然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陽明燥金,陽明主令,涼氣乃至,炎暑之氣間時而化,敗露降下,人們和平無殃,其發病為脹滿身重。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陽寒水,陽氣乃去,寒氣乃至,由於陽氣斂藏,氣門乃閉,剛硬的樹木早為凋零,人們應避開寒邪,通曉養生之道者,居處周密,以避寒氣。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厥陰風木,在泉之氣得其正化之位,風氣乃至,萬物反而有生髮之施,霧氣流行。由於氣機外洩,故其發病為應關閉者發而不能禁固,心痛,陽氣不得收斂,咳嗽等。凡此少陽司天之年,必須抑制中運與司天的太過之氣,贊助所不勝之氣,折減其致鬱的勝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則猝暴太過之氣不能發生,重病可以不生。所以本歲當用鹹味辛為及酸味藥物,用滲洩水漬發散等方法進行治療,觀察氣候的寒熱變化,以調治其太過之邪之邪氣,若中運遇太角、太徽與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多用寒化之品,若中運遇太宮、太商、太羽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少用寒化之品,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太陰溼土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太陰溼土施政在丑年與未年。丁丑年、丁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清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木運不及,無力克土,司天之氣得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癸丑年,癸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已丑年、已未年(此二年俱為太已天符)。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清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土運雖不及,但得司天土之助,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清。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乙丑年、乙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已庾為金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辛丑年、辛未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水運不及,司天之土氣勝之,則土兼水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凡醜未太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其氣皆陰,故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時常有大風興起司天之氣下降於地,司天之氣下降於地,在泉之氣上騰於天,原野霧氣昏暗,白色雲埃四起,雲奔於南極雨府,由於太陰溼土與太陽寒水主令,故寒雨頻頻降下,萬物成熟於夏末秋初。人們易患寒溼,腹部脹滿,全身腫脹,浮腫,痞滿氣逆,寒氣厥逆,筋脈拘急等病。溼氣與寒氣相合,以為功德,黃黑色塵埃昏暗,流行於氣交之內,上則應於鎮星與晨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嚴肅,在泉之令寂靜,其在穀類應於黃色與黑色者。由於司天之陰氣凝集於上,在泉之寒氣積聚於下,寒水之氣勝於火氣,則為冰雹,陽光不得施治,陰寒肅殺之氣乃行。所以對於穀物的種,太過年應在高地,不及年應在低地,在過年應晚,不及年應早,這不僅要看土地條件是否有利,而且要根據氣化的情況而定,人們對於養生之道,也必須適應這些情況,間谷則借間氣之太過而得以成熟。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亦為厥陰風木,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由於主客二氣相同春出得氣化之正,風氣乃來生髮之氣布化,萬物因而繁榮,人們感到條暢舒適,由於溼氣為風氣所迫,降雨較遲。人們易患血液外溢,筋絡拘急強直,關節不利,身體沉重,筋脈痿軟等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亦為少陽君火,主客二氣相同,故火得氣化之正,萬物因而生化,人們也感到平和,其發病為溫熱與疫癘大行,遠近的患者病皆相同。溼與熱氣相迫,雨水乃按時降下。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陰溼土,司天之氣布化,溼氣乃降,地氣上升,雨水時常降下。寒氣隨之而來。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少陽相火,相火加臨於主氣之上,溼熱合化,地氣上升,與天氣否隔不通,早晚俱有寒風吹來,熱氣與寒氣相迫,煙霧凝集於草木之上,溼化之氣不得流動,則白露陰布。成為秋令。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亦為陽明燥金,悽慘寒涼之氣以行,寒露降下,霜乃早降,草木萎黃凋落,寒氣侵及人體,善於養生的人們應居處周密,人們亦患面板與腠理等部位的疾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亦為太陽寒水,寒氣大起溼氣大化,霜乃聚積,陰氣凝結,水結成堅冰,陽光不得施治。感受寒邪,則人們易患關節強急,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乃是由於寒溼之氣相持於氣交所致。凡此太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鬱的邪氣,而取氣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補益不及的歲氣,不使邪氣過勝,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其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保養精氣。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藥物,用燥性以去溼,用溫性以去寒,甚則用發洩的方法以去溼邪。如果不發不洩,溼氣向外溢位,肌肉潰爛,面板破裂,則水血相交之屬性的異同,以指定藥物性味的多少,歲運與歲氣相同為寒性的,用熱性之品,相同的,多用調和之品,,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少陰君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少陰君火施政在子年與午年。壬子年、壬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脅下支撐脹滿。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戊子年(天符年)、戌午年(太一天符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火運之氣為火炎暑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暖光曜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在上部,血液外溢。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甲子年、甲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腹中脹滿,肢體沉重。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庾子年、庾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蕭瑟,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為清氣在下。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丙子年(歲會年)、丙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丙辛味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其正常氣化凝斂悽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氣在下。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凡此子午年少陰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在泉之氣肅殺,司天之氣光明,初之氣,客氣之寒,與上年終氣少陽之暑相交,司天之熱與在泉之燥氣相加,雲馳於雨府,溼化之氣乃得流行,雨乃應時而降,金之燥氣與火之熱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熒惑星與太白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光明,在泉之氣急切,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白色者。水之寒氣與火之熱氣相持於氣交,為疾病發生的起因,熱性病變發生在上部,涼性病變發生在下部,寒氣與熱氣相互侵犯而爭擾於中部,人們易患咳嗽氣喘,血液上溢或下洩,鼻塞噴嚏,目赤,眼角瘡徉,寒氣厥逆入於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脹大,咽喉乾燥,上部腫脹等病。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陽寒水,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少陽之暑氣將要退去,寒冷之氣始至,蟄蟲重又歸藏,水結為冰,霜又降下,主氣之風受客氣之影響而凜冽寒冷,陽氣因而被鬱,不得宣發,人們反而居處周密,以避寒氣,易患關切強硬,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初之氣後,炎暑之氣即將發生,可致內部與外部瘡瘍之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厥陰風木,陽氣乃得舒布,風氣乃得流行;春氣屬於正化之令,萬物亦當繁榮,寒氣雖然有時而至,但因主客二氣均屬陽,所以人們仍然感到平和。其發病為小便淋瀝,目視不清,兩眼紅赤,氣鬱於上部可發生熱病。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少陰君火,司天之氣布化,主客二氣皆為火,所以大火流行,萬物蕃盛而鮮明,寒氣有時而至。人們易患氣厥逆而心痛,寒熱交替發作,咳嗽氣喘,目赤等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亦為太陰溼土,暑溼俱至,大雨時常降下,寒熱互動而至。人們易患寒熱,咽喉乾燥,黃疸,鼻塞,衄血,水飲發作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陽相火,少陽之烈火降臨,暑氣反而又至,陽熱之氣生化,萬物又出現生長繁榮景象,人們感到安康,其發病為溫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陽明燥金,燥氣流行,由於燥金之收斂,使五之氣的餘火隔拒於內,不得外洩,則腫於上部,咳嗽氣喘,甚則血液外溢。若寒氣時常發起,則霧氣瀰漫,其為病多發生於面板,雅氣居於脅部,向下連及少腹而發生內部寒冷的病,終之氣之末,則在陽泉之氣將要改變。凡此少陰司天之年,必須抑制其太過的運氣,資助歲氣所勝之氣,折減其鬱而發生疾病。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避虛邪。本年宜用鹹味以耎之,以調其上部,甚則用苦味以洩之。應根據中運與歲氣的同異,而制定用多或用少,中運與司天之氣同為熱者用寒涼之品以化之,若中運與在泉之氣同為涼者,用溫熱之品以化之,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厥陰風木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厥陰風木值年施政在巳年與亥年。丁巳年、丁亥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癸巳年,癸亥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已巳年、已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由於土運不及,司天之木氣勝之,則木兼土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清。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乙巳年(為天符),已亥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厥陰風木陽明燥金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乙庾為金運,乙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金運雖不及,無力克木,司天之木氣反而得政,故同木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辛巳年、辛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凡此巳亥年厥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上述所謂同正角諸歲,其氣化情況,中運與司天之氣相同,均為木運平氣。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司天之氣擾動,在泉之氣正化,司天之風氣,生於高遠之處,在泉之炎熱自下而從上,雲歸於雨府,溼化之氣流行,司天之風氣與在泉之火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歲星與熒惑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擾動,在泉之令迅速,其在穀類應於青色與赤色者,間谷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易耗損具有紋角蟲類及羽蟲類動物。風氣燥氣,火氣熱氣,互為勝復,交替發作,蟄蟲出現,流水不能結冰,熱病生於人之下部,風病生於人之上部,風氣與燥氣則互為勝復,見於人體中部。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陰明燥金,寒氣開始嚴厲,殺伐之氣方來。人們易患寒病於右側下方。二之氣,主氣為少陽君火,客氣為太陽寒水,所以寒冷之氣不去,雪花飄,水成冰,殺伐之氣施化,霜乃降下,草類上部乾燥,寒冷的雨水時常降下,若陽氣來複則人們易患內部熱症。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厥陰風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風時起,人們易患兩目流淚,耳鳴,頭目眩暈等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少陰君火,暑溼溼熱之氣交爭於司天之左間,人們易患黃疸病,以至於浮腫。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陰溼土,燥氣與溼氣互有勝負,陰寒沉降之氣乃得布化,寒氣侵及人體,風雨流行。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陽相火,由於少陽之烈火主令,陽氣大化,蟄蟲出現,流水不得結冰,地中陽氣發洩,草類生長,人們也感到舒適,其發病則為溫熱疫癘。凡此厥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鬱之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贊助其不及的運氣,不要使邪氣太勝。本年宜用辛味以調治司天之風邪,用鹹味以調治在泉之火邪,少陽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輕易觸犯,應當慎重調治。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僅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就是一般規律。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先生講的,可以說是很詳盡了,然而怎樣才能知道它適應或不應的?

  岐伯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關於六氣的問題,其執行有一定的次序,其終止有一定的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平旦時進行觀察,根據六氣主時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氣是應或不應。中運太過的,其氣先時而至,中運不及的,其氣後時而至,這是自然氣象的一般規律和六氣的正常情況。若中運既非太過亦非不及的平氣,謂之“正歲”,其氣正當其時而至。

  黃帝說:勝氣和復氣是經常存在的,災害的發生,怎樣能夠測知呢?

  岐伯說:不屬正常氣化的,就屬於災害。

  黃帝說:司天在泉之氣的開始和終止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細啊!這是屬於闡明氣象變化規律的問題。司天在泉之數,開始於司天,終止於在泉,歲半以前,司天主其氣,歲半以前,司天主其氣,歲半以後,在泉主其氣,天氣地氣相交之處,氣交主其氣,作為一年氣數的綱領,乃盡於此。所以說司天在泉所主之方位既然明白了,六氣之應於十二月,可以知道嗎?就是六氣分主六步的氣數。

  黃帝說:我負責這件事情,並按照這些原則去運用它,有時與實際的氣數不完全符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歲氣有太過不及的差別,四時主治的氣化也有盛衰的不同,盛衰的多少與春、夏、長夏、秋、冬之氣化相同。

  黃帝說:同化是怎樣的?

  岐伯說:風溫與春季之氣化同,熱曛昏火與夏季之氣化同,勝氣與復氣的同化也是一樣的,燥清煙露與秋季之氣化同,這就是天地間五運六氣之所以及運氣互有勝衰的一般情況。

  黃帝說:五運值年與司天之氣同化的,叫作“天符”,我已經知道了。我想聽聽五運與在泉之氣同化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歲運太過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有三,歲運不及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也有三,歲運太過而與在泉之氣同化的有三,歲運不及而於在泉之氣同化的也有三,屬於這類情況的共有二十四年。

  黃帝說:請你把上述情況進一步加以說明。

  岐伯說:甲甲戌年中運太宮,為土運太過,下加太陰溼土在泉,壬寅壬申年中運太角,為木雲太過,下加厥陰風木在泉,庾子庾午年中運太商,為進雲太過,下加陽明燥金在泉,象這種情況的有三。癸巳癸亥年中運少徽,為火運不及,下加少陽相火在泉,辛丑辛未年中運少羽,為水運不及,下加太陽寒水在泉,癸卯癸酉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下加少陰君火在泉,象這種情況的也有三。戊子、戊午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上臨少陰君火司天,戊寅戊申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上臨少陽相火司天,丙辰丙戌年中運太羽,為水運太過,上臨太陽寒水司天,象這種情況有三。丁巳丁亥年中運少角,為木雲不及,上臨厥陰風木司天,乙寅乙卯年中運少商,為進雲不及,上臨陽明燥金司天,已醜已未年中運少宮,為土運不及,上臨太陰溼土司天,象這種情況的也有三。除此二十四年之外的,就是中運與司天在泉不加不臨的年份。

  黃帝說:加是什麼意思呢?

  岐伯說:歲運太過而與在泉相加的是“同天符”,歲運不及而與在泉相加的是“同歲會”。

  黃帝說:臨是什麼意思呢?

  岐伯說:凡是歲運太過或不及於司天想臨的,都叫做“天符”,由於運氣變化有太過不及的不同,病情變化則有輕微與嚴重的差異,生死轉歸也有早晚的區別。

  黃帝說:先生說“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我不明白其所以然,還想聽聽怎樣叫做“遠”。

  岐伯說:用熱性藥品者不要觸犯時之熱,用寒性藥品者,不要觸犯主時之寒,適從這一原則時,就可以和平,違背這一原則時,就能導致疾病,所以對主時之氣不可不畏而忌之,這就是所說的應時而起的六步之氣的方位。

  黃帝說:溫涼之氣,次於寒熱,應當怎樣呢?

  岐伯說:主時之氣為熱的,用熱性藥品時不可觸,主時之氣為寒的,用寒性藥品時不可觸犯,主時之氣為涼的,用涼性藥品時不可觸,主時之氣為溫的,用溫性藥品時不可觸,間氣與主氣相同的,不可觸犯,間氣與主氣不相的,可以稍稍犯之,由於寒熱溫涼四氣,不可隨意觸犯,所以謂之“四畏”,必須謹慎地加以考察。

  黃帝說:好。在什麼情況下則可以觸犯呢?

  岐伯說:天氣與主時之氣相反的,可以主時之氣為依據,客氣勝過主氣的,則可以觸犯,以到達平衡協調為目的,而不可使之太過,這是指邪氣勝過主氣者而言。所以說不要誤了氣候的常識,不要違背了六氣之所宜,不可幫助勝氣,不可贊助復氣,這才是最好的治療原則。

  黃帝說:好。五運之氣的執行與主歲之年,有一定的規律嗎?

  岐伯說:讓我把它排列出來,講給你聽吧:

  甲子年、甲午年: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燥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苦熱,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丑年、乙未年:上為少陰濁土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溼化五中,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寒化六,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溼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丙寅年、丙申年: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雨水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鹹溼,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丁卯年(屬歲會年)、丁酉年: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戊辰年、戊戌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徽火雲太過;下為太陰溼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溼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燥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己巳年、己亥年: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清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溼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溼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溼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庾午年、庾子年(二年俱為同天符):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燥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未年、辛丑年(二年俱為同歲會):上為太陰溼土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未年與丑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為同歲會):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雲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亦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酉年、癸卯年(二年俱為同歲會):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少陽君火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小溫,中運熱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寒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甲戌年、甲辰年(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溼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溼化五,在泉之氣數亦為溼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溼化所致宜用苦溫,在泉溼化所致宜用苦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亥年、乙巳年: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相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亥年與巳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涼,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丙子年(為歲會年)、丙午年: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亦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丁丑年、丁未年:上為太陰溼土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溫苦,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戊寅年、戊申年(二年俱為天符年):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徽火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七,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火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已卯年、已酉年: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小溫,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庾辰年、庾戌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太陰溼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一,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巳年、辛亥年: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

  壬午年、壬子年: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未年、癸丑年:上為太陰溼土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未年與丑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火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甲申年、甲寅年:上為少少陽相火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咸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酉年(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為天符年):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四,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丙戌年、丙辰年(二年俱為天符年):上為太陽寒水火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太陰溼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寒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丁亥年、丁巳年(二年俱為天符年):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亥年與巳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戊子年(為天符年)、戊午年(為太一天符年):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徽火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清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熱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已丑年、已未年(二年俱為太一天符年):上為太陰溼土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清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庚寅年、庚申年: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卯年、辛酉年: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壬辰年、壬戌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太陰溼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巳年、癸亥年(二年俱為同歲會):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火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凡此五運六氣之定期值年,勝氣復氣及正化邪化的不同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可不加以考察。所以說,有關五運六氣的問題,只要掌握了它的要領,一句話就可以結束,不能掌握它的要領,則漫無邊際,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五運六氣也會有復氣之年嗎?

  岐伯說:五運之氣鬱到極點,就要爆發,不過需要等待一定的時機才能發作。

  黃帝說:請問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岐伯說:五運之氣的太過年和不及年,其復氣的發作是不一樣的。

  黃帝說:我想請你詳盡地講講。

  岐伯說:太過者,發作急暴,不及者,發作徐緩,及暴者,致病嚴重,徐緩者,致病持續。

  黃帝說:太過與不及的氣化之數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氣太過,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成數,氣不及的,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生數,惟有土運,不管太過不及,其氣化之數,皆為生數。

  黃帝說:五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土氣鬱發而發作的情況是:山谷驚動,雷聲震於氣交,塵埃黃黑昏暗,溼氣蒸發則化為白氣,急風驟雨降於高山深谷,山崩石陷,撞擊橫飛,山洪暴發,大水隨之而至,河流湖泊氾濫漫衍,土質破壞,水去之後,田土荒蕪,只可牧畜而已。土鬱發作,則土之化得以敷布,喜降應時之雨,萬物開始生長化成。溼氣過勝則使人體水溼的運化受到影響,所以人們易患心腹部脹滿,嘔吐霍亂,水飲發作,大便洩下如注,浮腫身重等病。雲氣奔向雨府,早霞應貫於朝陽之處,塵埃昏暗,山澤不清,這就是土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四時之時。發現雲霧橫貫於天空與山谷,或驟或散,忽生忽滅,浮動不定,乃是土鬱將發的先兆。

  金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天氣清爽,地氣明淨,風清涼,氣急切,涼氣大起,草木之上輕浮著雲煙,燥所流行,時常有霧氣瀰漫,肅殺之氣至,草木乾枯凋落,發為秋聲。燥氣過勝則氣化受到影響,所以人們易患咳嗽氣逆,心與脅部脹滿牽引少腹部,經常急劇疼痛,不能轉動,咽喉乾燥,面色如煙塵而難看等病。山澤乾枯,地面凝聚著如霜一樣的滷鹼,這就是金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五氣之時。發現夜間降下白露,叢林深處風聲淒涼,乃是金鬱將發的先兆。

  水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陽氣退避,陰氣驟起,大寒的氣候乃至,川流湖澤,被嚴寒凍結,寒冷的霧氣結為霜雪,甚則霧氣黃黑昏暗遮避,流行於氣交,而為霜雪肅殺之氣,水乃預先發現某些徵兆。所以人們易患寒氣侵犯人體而心痛,腰部與臀部疼痛,大關切活動不靈,屈伸不便,多厥逆,腹部痞滿堅硬等病。陽氣不得主治,陰氣聚積於空中,白埃昏暗,這就是水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君火與相火主時的前後。發現太空之氣散亂如麻,深遠昏暗,隱約可見,顏色黑微黃,乃是水鬱發的先兆。

  木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在空中塵埃昏暗,雲物飄動,大風乃至,屋被刮壞,樹木折斷,草木之類發生變化。所以人們易患胃脘當心處疼痛,向上撐兩脅,咽喉鬲塞不通,食飲難以嚥下,甚則耳鳴,頭目眩暈旋轉,兩眼辯不清人物,多突然僵直仆倒等病。太空中塵埃蒼茫,天空和山脈同樣顏色,或呈現濁氣,色黃黑鬱滯不散,雲雖橫於空中,而雨水不降,這就是木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的時間不固定。發現平野中的草皆低垂不起,柔軟的樹葉子皆背面翻轉向外,高山之松,被風吹作響,虎叫于山崖風巒之上,乃是木鬱將發的先兆。

  火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太空中有黃赤之氣遮避,太陽光不甚明亮,火炎流行,大署乃至,高山湖澤似被火炎燒燎一樣,木材流出液汁,廣大的夏屋煙氣升騰,地面上浮現出霜滷樣物質,不流動的水減少,蔓草類焦枯乾黃,風熱熾盛,人們言語惑亂,溼之化氣,乃後期而至。所以人們易患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頭面四肢,脹滿而不舒適,生瘡瘍與痱子,嘔逆,筋脈抽搐,骨節疼痛而抽動,洩瀉不止,溫瘧,腹中急劇疼痛,血外溢流注不止,精液乃少,目赤,心中煩熱,甚則昏暈煩悶懊惱等病,容易突然死亡。每日在百刻終盡之後,陽氣來複,氣候大溫,汗溼汗孔,這就是火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的時間,多在四氣之時。事物動及則靜,陽極則陰,熱極之後,溼氣乃化乃成。花開之時又見水結成冰,山川出現冰雪,則火乃被鬱,而於午時,見有陽熱之氣生於湖中,乃是火鬱將發的先兆。

  五氣之鬱,必有先兆,而後乃發生報復之氣,都是在鬱極的時候,開始發作,木鬱的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水鬱的發作,在君、相二火主時的前後。細心的觀察時令,發病的情況是可以預測的,失於正常的時令及歲氣執行的規律,則五行之氣執行錯亂,生長化收藏的政令,也就不正常了。

  黃帝說:水鬱而發為冰雪霜雹,土鬱而發為飄雨,木鬱而發為毀壞斷折,金鬱清爽明淨,火鬱而發為熱氣黃赤昏暗,這是什麼氣造成的呢?

  岐伯說:六氣有太過不及的不同,發作時有輕微和嚴重的差別,發作輕微的,只限於本氣,發作嚴重的,則兼見於其下承之氣,則氣發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

  黃帝說:好。五鬱之氣的發作,不在其應發之時,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說:這是屬於時間上的差異。

  黃帝說:這種差異,有日數嗎?

  岐伯說:差異都在應發時之後三十日有餘。

  黃帝說:主時之氣,來時有先後的不同,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歲運太過,氣先時而至,歲運不及,氣後時而至,這屬於正常的氣候。

  黃帝說:歲運之氣,正當應至之時而來的,屬於什麼呢?

  岐伯說:沒有太過和不及,則正當其時而至,不這樣就要發生災害。

  黃帝說:好。氣有非其時而有其化的,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說:太過者,其氣化則正當其時;氣不及的,其氣化則歸之於勝己者之所化。

  黃帝說:四時之氣,來時有早有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樣測知呢?

  岐伯說:氣的執行有逆有順,氣之來至有快有慢。所以氣太過的,氣化先於天時,氣不及的,氣化後於天時。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氣的執行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春氣生於東而西行,夏氣生於南而北行,秋氣生於西而東行,東氣生於北而南行。所以春氣自下而升於上,秋氣自上而降於上,夏氣萬物生長,其氣布化於中,冬氣嚴於外表,而氣始於標。春氣在東,故始於左,秋氣在西,故始於右,冬氣在北,故始於後,夏氣在南,故始於前。這就是四時正常氣化的一般規律。所以高原地帶,氣候嚴寒,冬氣常在,下窪地帶,氣候溫和,春氣常在,必須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仔細地加以考察。

  黃帝說:好。

  黃帝問道:五運六氣變化應於所見的物象,其正常氣化與反常的變化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關於六氣正常與反常的變化,有氣化,有變化,有勝氣,有復氣,有作用,有病氣,各有不同的情況,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呢?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

  岐伯說:我儘量講給你聽吧。關於六氣之所至,厥陰風木之氣至時,則為平和;少陰君火之氣至時,則為溫暖;太陰溼土之氣至時,則為塵埃溼潤;少陽相火之氣至時,則為火炎暑熱;陽明燥金之氣至時,則為清涼剛勁;太陽寒水之氣至時,則為寒冷氣氛。這是四時正常氣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風化之府,為物體破裂而開發;少陰之氣至,為火化之府,為萬物舒發繁榮;太陰之氣至為雨化之府,為物體充盈圓滿;少陽之氣至為熱化之府,為氣化盡現於外;陽明之氣至,為肅殺之府,為生髮之氣變更;太陽之氣至,為寒化之府,為陽氣斂藏。這是六氣司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萬物發生,為和風飄蕩;少陰之氣至,為萬物繁榮,為形象顯現;太陰之氣至,為萬物化育,為溼化雲雨;少陽之氣至,為萬物盛長,為蕃盛鮮明;陽明之氣至為收斂,為霧露之氣;太陽之氣至為閉藏,為生機閉密。這是六氣所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風氣發生,厥陰之下,金氣承之,故氣終則肅殺;少陰之氣至,為熱氣發生,少陰之中見為太陽,故其中為寒化;太陰之氣至,為溼氣發生,太陰之下,風氣承之,風來溼化,故終則大雨如注;少陽之氣至,為火氣發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故氣終為溼熱交蒸;陽明之氣至為燥氣發生,其氣終則為涼;太陽之氣至,為寒氣發生,太陽之中見為少陰,故其中溫化。這是六氣德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毛蟲類化育;少陰之氣至,為羽蟲類化育;太陰之氣至,為倮蟲類化育;少陽之氣至,為有羽民辦昆類化育;陽明之氣至,為介蟲類化育;太陽之氣至,為鱗蟲類化育。這是氣化功德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則萬物生髮,故為生化;少陰之氣至,則萬物繁榮,故為榮化;太陰之氣至則萬物溼潤,古為濡化;少陽之氣至則萬物茂盛,故為茂化;陽明之氣至則萬物堅實,故為堅化;太陽之氣至則萬物閉藏,故為藏化。這是六氣施政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為旋風怒狂,風木亢盛則金氣承而制之,其氣大涼;少陰君火之氣至,為氣甚溫暖,火氣亢盛則陰精承而制之,其氣寒冷;太陰溼土之氣至為雷雨劇烈,溼土亢盛則風氣承而制之,其氣為狂風;少陽相火之氣至,為旋風及火熱X燎;火氣亢盛則水氣承而制之,其氣為霜凝;陽明燥金之氣至,為物體散落,金氣亢盛則火氣承而制之,其氣溫暖;太陽寒水之氣至,為寒雪冰雹,寒水亢盛則土氣承而制之,其氣為白色塵埃。這是六氣變常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為物體擾動,為隨風往來;少陰君火之氣至,為火焰高明,為空中有黃赤之氣色;太陰溼土之氣至,為陰氣沉滯,為白色塵埃,為晦暗不明;少陽相火之氣至,為虹電等光顯,為赤色之雲,為空中有黃赤之色;陽明燥金之氣至,為煙塵,為霜凍,為剛勁急切,為悽慘之聲;太陽寒水之氣至,為堅硬,為鋒利,為挺立。這是六氣行令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而致病,為腹中拘急;少陰君火之氣至而致病,為瘡瘍皮疹身熱;太陰溼土之氣至而致病,為水飲積聚,阻塞不通;少陽相火之氣至而致病,為噴嚏嘔吐,為瘡瘍;陽明燥金之氣至而致病,為面板氣腫;太陽寒水之氣至而致病,為關節屈伸不利。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肝氣不舒,脅部支撐疼痛;少陰之氣至而致病,為心神不寧,易驚而惑亂,惡寒戰慄,譫言妄語;太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脾氣不運,蓄積脹滿;少陽之氣至而致病,為膽氣被傷,易驚,躁動不安,昏暈悶昧,常突然發病;陽明之氣至而致病,為胃足陽明之經脈不適,鼻塞,尻陰股膝脛足等處發病;太陽之氣至而致病,為膀胱足太陽之經脈不適,發為腰痛。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脅痛,嘔吐瀉利;少陰之氣至而致病,為多言善笑;太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身重浮腫;少陽之氣至而致病,為急劇瀉利不止,肌肉抽搐;常突然死亡;陽明之氣至而致病,為鼻塞噴嚏;太陽之氣至而致病,為大便瀉利,津液之竅道閉止不通。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凡此十二變者,六氣作用為德者,那麼萬物以德回應它;六氣作用為化者,那麼萬物以化回應它;六氣作用為政者,那麼萬物以政回應它;六氣作用為令者,那麼萬物以令回應它;氣在上的則病位高;氣在下的則病位低;氣在中的則病位在中;氣在外的則病位在外;這是六氣致病之病位的一般情況。所以風氣勝者則動而不寧,熱氣勝者則腫,燥氣勝者則幹,寒氣勝者則虛浮,溼氣勝者則溼瀉,甚則水氣閉滯而為浮腫。隨著六氣所在之處,以知其病變的情況。

  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氣的作用是怎樣的。

  岐伯說:關於六氣的作用,各自歸之於被我克之氣而以為氣化。所以太陰的雨化,作用於太陽;太陽的寒化,作用於少陰;少陰的熱化,作用於陽明;陽明的燥化,作用於厥陰;厥陰的風化,作用於太陰。各隨其所在的方位以顯示其作用。

  黃帝說:六氣自得其本位的,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六氣自得其本位的,是正常的氣化。

  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氣本位的所在。

  岐伯說:確立了六氣所居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它所主的方隅和時間了。

  黃帝說:歲氣六步之位的太過不及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太過和不及是不相同的。太過之氣,來時緩慢而時間持續較長,不及之氣,來時燥急而容易消失。

  黃帝說:司天與在泉之氣的太過和不及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司天之氣不足時,在泉之氣隨之上遷,在泉之氣不足時,司天之氣從之下降,歲運之氣居於中間,若在泉之氣上遷則運氣先上遷,司天之氣下降則運氣先下降,所以歲運之氣的遷降,常在司天在泉之先。歲運不勝司天在泉之氣時則相惡,歲運與司天在泉之氣相和時,則同歸其化,隨著歲運與司天在泉之氣所歸從,而發生各種不同的病變。所以司天之氣太過時,則天氣下降,在泉之氣太過時,則地氣上遷,上遷下降的多少,隨著天地之氣勝之多少,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氣微則差異小,氣甚則差異大,甚則可以改變氣交的時位,氣交時位改變時則有大的變化,疾病就要發作。《大要》上說:差異大的有五分,差異小的有七分,這種差異就表現出來了。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前面論述過用熱品時,不要觸犯主時之熱;用寒品時,不要觸犯主寒之寒。我想不避熱不避寒,應當怎樣呢?

  岐伯說:你問的很全面啊!發表時可以不避熱,攻裡時可以不避寒。

  黃帝說:不發表不攻裡時而觸犯了寒熱會怎樣呢?

  岐伯說:若寒熱之氣傷害於內,他的病就更加嚴重了。

  黃帝說:我想聽聽無病的人會怎樣呢?

  岐伯說:無病的人,能夠生病,有病的人會更加嚴重。

  黃帝說:生病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不避熱時則熱至,不避寒時則寒至。寒至則發生腹部堅硬痞悶脹滿,疼痛急劇,下利等病;熱至則發生身熱,嘔吐下利,霍亂,癰蛆瘡瘍,混冒鬱悶洩下,肌肉抽動,筋脈抽搐,腫脹,嘔吐,鼻塞衄血,頭痛,骨節改變,肌肉疼痛,血外溢或下洩,小便淋瀝,癃閉不通等病。黃

  帝說:應當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主時之氣,必須順從之,觸犯了主時之氣時,可用相勝之氣的藥品加以治療。

  黃帝問道:婦女懷孕,若用毒藥攻伐時,會怎樣呢?

  岐伯回答說:只要有應攻伐的疾病存在,則母體不會受傷害,胎兒也不會受傷害。

  黃帝說:我想聽聽這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說:身雖有妊,而有大積大聚這種病,是可以攻伐的,但是在積聚衰減一大半時,就要停止攻伐,攻伐太過了就要引起死亡。

  黃帝說:好。鬱病之嚴重者,應當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肝木鬱的,應當舒暢條達之;心火鬱的,應當發散之。這樣去調整五臟的氣機,凡氣太過的,就要折服其氣,因為太過則畏折,就是所謂瀉法。

  黃帝說:假借之氣致病,應當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如果主氣不足而有假借之氣致病時,就不必要遵守“用寒遠寒,用熱遠熱”等禁忌法則了。這就是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之而有非時之氣的意思。

  黃帝說:聖人的要道真偉大呀!關於天地的變化,執行的節律,運用的綱領,陰陽的治化,寒暑的號令,不是先生誰能通曉它!我想把它藏在靈蘭室中,署名叫六元正紀,不經過洗心自戒,不敢隨意將其展示,不是誠心實意的人,不可輕易傳授給他。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