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

腹中論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也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小如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头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阴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帝曰:善。

腹中論譯文

  黃帝問道:有一種心腹脹滿的病,早晨吃了飯晚上就不能再吃,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回答說:這叫鼓脹病。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可用雞失醴來治療,一刺就能見效,兩濟病就好了。

  黃帝說:這種病有時還會復發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飲食不注意,所以病有時復發。這種情況多是正當疾病將要痊癒時,而又復傷於飲食,使邪氣復聚於腹中,因此鼓脹就會再發。

  黃帝說:有一種胸脅滿的病,妨礙飲食,發病時先聞到腥臊的氣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頭目眩暈,時常大小便出血,這種病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岐伯說:這種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時候患過大的失血病,使內臟有所損傷,或者是醉後肆行房事,使腎氣竭,肝血傷,所以月經閉止而不來。

  黃帝說:怎樣治療呢?要用什麼方法使其恢復?

  岐伯說:用四份烏賊骨,一份藘菇,二藥混合,以雀卵為丸,製成如小豆大的丸藥,每次服五丸,飯前服藥,飲以鮑魚汁。這個方法可以通利腸道,補益損傷的肝臟。

  黃帝說:病有少腹堅硬盛滿,上下左右都有根蒂,這是什麼病呢?可以治療嗎?

  岐伯說:病的名字叫伏梁。

  黃帝說:伏梁由於什麼引起

  岐伯說:小腹部裹藏著大量膿血,居於腸胃之外,不可能治癒的。在診治時,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

  黃帝說:為什麼會這樣呢?

  岐伯說;此下為小腹及二陰,按摩則使膿血下出;此上是胃脘部,按摩則上迫胃脘,能使橫膈與胃脘之間發生癰此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難治療。一般地說,這種病生在臍上的為逆症,生在臍下的為順症,切不可急切按摩,以使其下奪。關於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論述。

  黃帝說:有人身體髀、股等部位都發腫,且環繞臍部疼痛,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說:病的名字叫伏梁,這是由於宿受風寒所致。風寒之氣充溢於大腸而留著於肓,肓的根源在臍下氣海,所以繞臍而痛。這種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誤用攻下,就會發生小便澀滯不利的病。

  黃帝說:先生屢次說患熱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也不能吃芳香藥草和金石藥,因為金石藥物能使人法癲,芳草藥物能使人發狂。患熱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貴之人,現在如禁止他們吃肥甘厚味,則不適合他們的心理,不使用芳草石藥,又治不好他們的病,這種情況如何處理呢?我願意聽聽你的意見。

  岐伯說:芳草之氣多香竄,石藥之氣多猛悍,這兩類藥物的效能都是疾堅勁的,若非性情和緩的人,不可以服用這兩類藥物。

  黃帝說:不可以服用這兩類藥物,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說:因為這種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內熱,熱氣本身是剽悍的,藥物的效能也是這樣,兩者遇在一起,恐怕會損傷人的脾氣,脾屬木而惡土,所以服用這類藥物,在甲日和已日肝木主令時,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黃帝說:好。有人患膺腫頸痛,胸滿腹脹,這是什麼病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岐伯說:病名叫厥逆。

  黃帝說: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這種病如果用灸法便會失音,用針刺就會發狂,必須等到陰陽之氣上下相合,才能進行治療。

  黃帝說:為什麼呢?

  岐伯說:上本為陽,陽氣又逆於上,重陽在上,則有餘於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濟火,陽極乘陰,陰不能上承,故發生失音;若用砭石針刺,陽氣隨刺外洩則虛,神失其守,故發生神志失常的狂證;必須在陽氣從上下降,陰氣從下上升,陰陽二氣交併以後再進行治療,才可以獲得痊癒。

  黃帝說:好。婦女懷孕且要生產是如何知道的呢?

  岐伯說:其身體似有某些病的徵候,但不見有病脈,就可以診為妊娠。

  黃帝說:有病發熱而兼有疼痛的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陽脈是主熱證的,外感發熱是三陽受邪,故三陽脈動甚。若人迎一倍於寸口,是病在太陽;大三倍於寸口,是病在陽明。三陽既畢,則傳入於三陰。病在三陽,則發熱頭痛,今傳入於三陰,故又出現腹部脹滿,所以病人有腹脹和頭痛的症狀。

  黃帝說: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