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風論

風論原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府,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白并)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疒龍)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火台),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帝曰:善。

風論譯文

  黃帝問道:風邪侵犯人體,或引起寒熱病,或成為熱中病,或成為寒中病,或引起癘風病,或引起偏枯病,或成為其他風病。由於病變表現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樣,甚至侵入到五臟六腑,我不知如何解釋,願聽你談談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風邪侵犯人體常常留滯於面板之中,使腠理開合失常,經脈不能通調於內,衛氣不能發洩於外;然而風邪來去迅速,變化多端,若使腠理開張則陽氣外洩而灑淅惡寒,若使腠理閉塞則陽氣內鬱而身熱煩悶,惡寒則引起飲食減少,發熱則會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振寒而不能飲食,這種病稱為寒熱病。風邪由揚名經入胃,循經脈上行到目內眥,假如病人身體肥胖,腠理致密,則風邪不能向外發洩,稽留體內鬱而化熱,形成熱中病,症見目珠發黃;假如病人身體瘦弱,腠理疏鬆,則陽氣外洩而感到畏寒,形成寒中病,症見眼淚自出。風邪由太陽經侵入,偏行太陽經脈及其腧穴,散佈在分肉之間,與衛氣相搏結,使衛氣執行的道路不通利,所以肌肉腫脹高起而產生瘡瘍;若衛氣凝澀而不能執行,則肌膚麻木不知痛癢。癘風病是營氣因熱而腐壞,血氣汙濁不清所致,所以使鼻柱蝕壞而皮色衰敗,面板生瘍。病因是風寒侵入經脈稽留不去,病名叫癘風,也有的叫寒熱。

  在春季或甲日、已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肝風;在夏季或丙日、丁日感受風邪的,形成心風;在長夏或戊日、己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脾風;在秋季或庾日、辛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肺風;在冬季或壬日、癸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腎風。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俞穴,沿經內傳,也可成為五臟六腑的風病。逾穴是機體與外界相通的門戶,若風邪從其血氣衰弱場所入侵,或左或右;偏著於一處,則成為偏風病。風邪由風府穴上行入腦,就成為腦風病;風邪侵入頭部累及目系,就成為目風病,兩眼畏懼風寒;飲酒之後感受風邪,成為漏風病;行房汗出時感受風邪,成為內風病;剛洗過頭時感受風邪成為首風病;風邪久留不去,內犯腸胃,則形成腸風或飧洩病;風邪停留於腠理,則成為洩風病。所以,風邪是引起多種疾病的首要因素。致於它侵入人體後產生變化,能引起其他各種疾病,就沒有一定常規了,但其病因都風邪入侵。

  黃帝問道:五臟風證的臨床表現有何不同?希望你講講診斷要點和病態表現。

  岐伯回答道:肺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面色淡白,不時咳嗽氣短,白天減輕,傍晚加重,診察時要注意眉上部位,往往眉間可出現白色。心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唇舌焦躁,容易發怒,面色發紅,病重則言語謇澀,診察時要注意舌部,往往舌質可呈現紅色。肝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常悲傷,面色微青,易發怒,有時厭惡女性,診察時要注意目下,往往眼圈可發青色。脾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身體疲倦,四肢懶於活動,面色微微發黃,食慾不振,診察時要注意鼻尖部,往往鼻尖可出現黃色。腎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顏面疣然而腫,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加煤煙灰,小便不利,診察時要注意頤部,往往頤部可出現黑色。胃風的症狀,是項部多汗惡風,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加煤煙灰,小便不利,診察時要注意頤部,往往頤部可出現黑色。胃風的症狀,是頸部多汗,惡風,吞嚥飲食困難,隔塞不通,腹部易作脹滿,如少穿衣,腹即脘脹,如吃了寒涼的食物,就發生洩瀉,診察時可見形體瘦削而腹部脹大。首風的症狀,是頭痛,面部多汗,惡風,每當起風的前一日病情就加重,以至頭痛得不敢離開室內,待到起風的當日,則痛熱稍輕。漏風的症狀,是汗多,不能少穿衣服,進食即汗出,甚至是自汗出,喘息惡風,衣服常被汗侵溼,口乾易渴,不耐勞動。洩風的症狀,是多汗,汗出溼衣,口中乾燥,上半身汗出如水漬一樣,不耐勞動,周身疼痛發冷。

  黃帝道:講得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