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ào yáng huā | 注音 | ㄣㄠˋ ㄧㄤˊ ㄏㄨㄚ |
首字母 | nyh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鮮花、花朵、花卉、花草 | ||
反義詞 | 沉悶、淒涼、寂寞、荒涼 | ||
基本解釋 | 1.落葉灌木。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春季開花,花冠鍾狀漏斗形,鮮黃色。有毒,可用以制殺蟲劑。通稱羊躑躅。 |
杜鵑花科羊躑躅(黃花杜鵑)。因葉較大,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及疏剛毛;花冠大,黃色或金黃色,極易識別。落葉灌木,高1~4m。老枝光滑,帶褐色;幼枝有短柔毛。
單葉互生,葉柄短,有毛;葉片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而具短尖,基楔形,全緣,邊緣具向上微彎剛毛,幼時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數,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5數,花冠漏斗狀,鮮黃色;雌蕊1枚,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於雄蕊。蒴果長橢圓形,熟時深褐色,室間開裂。
種子多數,細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常見於山坡、石縫、灌叢中。花或花序入藥。花期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