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uàn yáng ròu | 注音 | ㄕㄨㄢˋ ㄧㄤˊ ㄖㄡˋ |
首字母 | syr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涮烤羊肉、 涮烤肉 | ||
反義詞 | 煮羊肉、 燉羊肉 | ||
基本解釋 | 1.將切得很薄的羊肉片放入沸水中稍燙一下,蘸佐料吃,這種羊肉叫"涮羊肉"。北京的吃法最有名。因一般常用燃炭的紫銅暖鍋,故又稱"涮鍋子"。 |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
《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