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ēng dì | 注音 | ㄕㄥ ㄉㄧˋ |
首字母 | s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原料、原地、土地、土質、土壤、土層、土壤層、土坯、土料、土基 | ||
反義詞 | 死地、死亡、死寂、死氣、死板、死沉、死衚衕、死水、死宅、死去 | ||
基本解釋 | 1.謂可以保全生命之地;安全之地。 2.新地。 3.天資;資質。 4.未開墾之地。 5.中藥名。生地黃的簡稱。未經蒸制的地黃的根,有退熱﹑止血等作用。 |
生地(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整合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性喜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主產於中國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等地,用藥部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為玄參科植物,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乾地黃(生地黃、幹生地)與熟地黃(熟地)。生地黃、乾地黃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