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ài fù | 注音 | ㄊㄞˋ ㄈㄨˋ |
首字母 | tf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大臣、重臣、宰相、宰相之才、宰輔、丞相、國師、國師之才、國師之資、國師之材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輔弼天子治理天下。《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秦廢『復置,次於太師。歷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領。明清則為贈官﹑加銜之用,並無實職。參閱《歷代職官表》卷六七。(2)輔導太子的官﹐西漢時稱為太子太傅。 |
太傅,中國古代職官。始於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輔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三公之一;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定,但多為虛銜。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為輔導太子的東宮官。其制甚早,西漢起稱為太子太傅。後亦用作虛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