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éi yú | 注音 | ㄇㄟˊ ㄩˊ |
首字母 | m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鯽魚、 鯉魚、 黃花魚、 紅尾鯉、 銀鯉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亦稱"梅大頭"。亦稱"梅頭"。 2.魚名。形狀像黃魚而小,頭大,尾柄細,腹﹑背和鰭都呈黃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梅魚,學名“鮊魚”,又名“貢魚”,“梅鮊魚”,俗稱“梅白魚”、翹嘴白,當地亦稱“明光梅魚”、梅魚。其產於明光市境內的池河中,其體形細長,食用季節以黃梅季節最佳,從古至今,一直列為席上佳餚。當地外出的遊子歸來及外地來明光的客人,都要品嚐此菜。古人徐洛珊有詩詠“梅點選此處新增圖片說明魚”:“生氣隨新漲,黃梅雨又晴……”《辭海》解釋說:“硬骨魚綱,鯉科,一群棲息淡水中上層的中型魚類,體側扁;口大斜或上翹,腹面全部或後部具肉稜,脊樑兩側著淡黃色花紋,通體銀白色,佈滿細小鯪片,其味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