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èng lùn | 注音 | ㄓㄥˋ ㄌㄨㄣˋ |
首字母 | zl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正道、正路、正途、正路、正軌、正道、正義、正當、正直、正派 | ||
反義詞 | 邪道、邪路、邪途、邪路、邪軌、邪道、邪惡、邪惡、邪曲、邪派 | ||
基本解釋 | 1.謂正直地議論事情。 2.正確合理的言論。 |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漢族,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