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姓圖騰(老氏圖騰)
老姓是中國較罕見的姓氏。春秋宋國有老佐;春秋陳國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詳,為嘉靖時期舉人。老姓與田、布、雞並列廣東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老姓現今人口約一萬,排在第六百六十二位。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鄭樵注引《風俗通》雲:“顓帝子老童之後。”顓帝,即古帝顓頊。此以名為氏。
源流二
老氏,老聃、老萊子之後,並無聞焉,以其老也,故以老稱之,遂為氏。老聃,即李耳,故此“老”氏,系出李氏。
源流三
春秋時宋戴公之孫食採之邑(即老桃,故城在今山東濟寧北桃鄉城),子孫以地為氏。
源流四
源於滿族。清鑲黃旗滿洲馬甲德明之妻為老氏。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蒙古、景頗等民族均有此姓。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老姓,中國較罕見的姓氏。老姓與田、布、雞並列廣東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老姓現今人口約一萬,排在第六百六十二位。
今遼寧清原,廣東佛山、新會、高要、乳源、懷集、鬱南、羅定,廣西桂林平樂縣,香港、澳門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僳僳族等有此姓。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
【祠堂古蹟】
世老村老氏宗祠
世老村老氏宗祠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世老村。
老姓來源還有兩說。
老姓最出名的人物是老子嗎?這個問題尚不能有完全肯定的解答。在我國中小學生的普及教育中,一般說老子名李耳,又名老聃。但此種說法比較含糊,一個人怎麼會既姓 “李”又姓“老”呢?根據著名學者唐蘭等人的看法,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老聃”才是他真正的名字。郭沫若,馬敘倫,陳獨秀等學術大家,據說也贊同此說。而關於老子李姓之說,根據現有資料看應當起於唐代,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此為李唐宗室為抬高門第,強為攀附,主觀臆測的成分太多,可信度不高。還有的學者從音韻學的角度論證,認為李耳的“李”乃是“老”的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
佛山有約 2000後裔,為了紀念老子,修建了廣東佛山老氏宗祠。
【典故軼事】
二十四孝故事——老萊子戲綵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隻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歲。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髮,嘆氣說:“連兒子都這麼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打水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者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後來,“老萊娛親”成了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附:姓氏探討
源於老子說
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郭沫若認為:“老子就是老聃,本是秦以前人的定論,《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都是絕好的證明。”
唐蘭明確地說明
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馬敘倫、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說。高亨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
依高亨等人的說法
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有說服力。 考索以上李姓起源的幾種說法,概而論之,筆者認為:《北史》李延壽《傳序》和《新唐書·宗室世系》所記李姓源於嬴姓之說,雖載入正史,流傳甚廣,幾為定論,現在許多新編姓氏書籍多采此說,但是,一則因為食木子得生傳說離奇,老子之前人物如李利貞等人未見史載,言之無據,且以後證前,以近證遠,以神話傳說證史,不夠嚴謹;二則因為此說起於唐代,有為李唐宗室抬高門第,強為攀附,主觀臆測的成份,可信度不高。老子自指李樹為姓之說純系傳說,乃道教神化老子之所為,不為信史。李樹圖騰說證據不足。相比而論,筆者贊同高亨等人所論李姓源於老姓之說,此說以大量音韻訓詁為據,持之有故,所論甚詳,且可與虎圖騰說相結合,以民俗學為立論基礎,更為可信。據此,筆者以為:老子姓老,名老聃(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等),字伯陽。又以虎圖騰為號,名李耳,李姓可能源於老姓,其後裔以祖名為姓,為李氏。
但此學說的依據為老子姓李名耳,仔細考證後發現此說來源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中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並且最後寫到“李耳無為自化,清淨自正”,這段文字尤其是最後關於李耳的記載現在看來十分突兀,並且考慮到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三個老子,《史記》有很多章節為後人所續,唐代皇帝封老子為玄元皇帝並且唐代治史的風氣是以皇帝為導向而篡改歷史的史實,那麼此學說依據的老子姓李名耳就存在有很大的疑點,並且老子姓李名耳在先秦文獻沒有一絲痕跡,似仔細推敲似乎是一個政治人物,應當是後人出於某種目的的假託。所以此學說雖然在史學界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史實,故此,此學說的可信度也就降低。
在先秦文獻的《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等中皆言老子為老聃。郭沫若曾指出:“老子就是老聃,本是秦以前人的定論,《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都是絕好的證明。”而關於老子名為李耳只見於之後的《史記》以及道書《列仙傳》。在《史記》原文中提到了三個老子,但在文章末尾卻又言之鑿鑿地”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本就前後矛盾。且”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這句話是對老子主張的高度總結,老子主張“聖人之治”,其主張是其理想中的聖人” 對現實中統治者的勸誡,主張物件並不具有普適性,不可能是上文的世之學者,明顯是弄錯了物件,故而其出現本就突兀並且與上文又不契合,似應為後人所續。由此可見老子本名應當是老聃,老君、老子是對其的一種尊稱,而李耳是後人追補。此外《史記》作為官史起初並未對外公佈,從西漢開始就多有刪節散佚,有很多章節也係為後人所續。唐朝從唐太宗時就有修改史籍的行為,從高宗時便把李耳奉為玄元皇帝,關於老子身世的傳說在唐朝也出現有多個版本。故基於歷史史實,老子真名應為老聃,而不是唐朝皇帝所追認的李耳。
以下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相關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滿洲八旗姓八大老姓
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喇那拉氏、郭羅絡氏、伊爾根覺羅氏。另外在入關前還另有兩個重要的部族,一為董鄂氏,一為富查氏,此亦為外戚,另依清朝的規矩,漢女成嬪妃者,在其漢姓後加一“佳”字即可,如康熙生母佟佳氏即是現成的例子。另仍需補充一點,滿蒙姓氏在入關之後受漢姓同化極多。常常就名字的首字而做姓。比如康熙朝軍機大臣馬齊,原姓鈕祜祿氏,名字叫做馬齊。後來因循而成馬姓。傅恆亦在此例,其子福康安、福靈安等,就是雖父親名字中的“傅”字轉音而成。清朝入關時間日久,老姓沒落,尤其是幾個那拉氏,民間多不辨分割槽別,統稱為那拉氏,到清末民初時期,“那”也成了姓氏。與此相類似的還有舒穆祿氏,百家姓中本無“舒”姓,亦是由滿姓轉來,著名作家老舍的本名就叫做舒舍予,他是滿族人。 我幫你查了《皇族通志·氏族略》,
滿姓與漢姓對照
列舉如下: 滿 姓 漢 姓 1 愛新覺羅氏 1 肇、依、金 2 佟佳氏 2 佟、董 3 瓜爾佳氏 3 關、白 4 馬佳氏 4 馬 5 索綽羅氏 5 曹、索 6 富察氏 6 富、付 7 葉赫那拉氏 7 葉、那、南 8 紐祜祿氏 8 郎、卜、鈕 9 寧古塔氏 9 劉、寧 10 舒穆祿氏 10 徐、舒、鄭 11 赫舍里氏 11 高、赫、張、康 12 依爾根覺羅氏 12 趙 13 烏雅氏 13 吳、穆、倉、黃、邵 14 喜塔拉氏 14 圖、祝 15 瑚哈里氏 15 關 16 尼瑪察氏 16 楊 還有八旗是不固定的,旗有兩次大的變化。 就是:努爾哈赤死了以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之後,這時候旗有一個大變,什麼大變呢?就是這個人不變,原來屬下的人不變,但是這個旗色變了,因為清代崇尚黃色,皇帝他那個時候叫汗,那麼後金汗用的是黃旗,就是努爾哈赤管的這兩個旗都是黃旗,正黃旗、鑲黃旗,他的兒子皇太極管的是正白旗,後來皇太極的兒子管了鑲白旗,這樣總體來說兩個白旗,正白和鑲白這兩個旗。在努爾哈赤時代是歸皇太極管的,那麼他繼汗位以後就變了。原來的兩黃旗變成了兩白旗,原來的兩白旗就變成了兩黃旗。 再一個旗的變化就是順治繼位以後,多爾袞是攝政王,那麼利用特權又跟他弟弟換了旗,等於是多鐸的正白旗變成了鑲白旗,多爾袞的鑲白旗又變成了正白旗。
滿族老姓
在中山市內,老姓被認為是稀少的姓氏。粵語老與魯同音,大多誤以為老姓即是魯姓,因近代魯迅之名太深入人心、古代魯班是為木作技藝之鼻祖。但兩位先賢幷不姓魯,魯迅本姓周,名樹人;魯班姓公輸,名班。中山市內姓魯之人比姓老的還少。也有人把老姓寫成佬,因為中國少數民族有仡佬族、仫佬族,間中有人問我姓老是不是少數民族之姓,亦非也。只不過歷代王公貴胄、將相名士,姓老者少之又少;近代官員部委、先進標兵,報刊登載中姓老之人實屬罕見。難怪當人們聽到姓老的,都流露出一種奇異的目光。 老姓是中原古老姓氏,屬雁門郡。宋代以後老姓之人在珠三角一帶以南海、佛山、順德居住為多,廣州也有。老姓最集中的,要數南海沙頭鎮“細老村”(附近原本還有“大老村”),全村數十戶原居民基本姓老。順德北海鄉老姓和上直鄉老姓與他們有同宗之源,我祖籍是上直鄉的。傳說佛山開埠之始的四大姓為隹、田、布、老,只是老姓日漸衰微罷了。韶關南雄珠璣巷也找不到南方老姓的根源。 說法不是沒有因由:
其一
古代諸子百家中的稱謂,大多數以姓冠稱,諸如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莊子姓莊,墨子姓墨,韓非子姓韓非……推而廣之,老子是姓老的了。
其二
傳說中老子也曾姓老,神話中說老子脫胎於上古玄妙王未婚女兒的體內,懷孕81年才出生,老子在孃胎裡待的時間太長了,出生時就已鬚眉皆白,完全是一個美髯老者的形象,耳朵特別長,垂在肩上,人們稱他叫老聃。老子母親扶著李樹從右肋下誕出老子的,於是以李為姓,取名李耳(音李兒,李樹下的兒子)。據考證,歷史上老子確有其人,稱老聃(先秦文獻《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孔子家語》等記載),是殷商、周朝著名的哲學家,學問淵博的學者,被商天子任命為守藏室之官,周天子任命為柱下史之官,前後任職99年,後辭官歸隱,活了近200歲,著有《道德經》五千言流傳至今。老子被奉為道家始祖,稱“太上老君”,位列道教天尊“三清”仙階,稱“太清道德天尊”。 中山市姓老之人,按《中山市志》(1990年版)登載,共72人,石岐周邊地區佔半數。1995年出版的中山市電話號簿,三分之二鎮區沒有姓老的。又按《中山市志》的姓氏人數排列,全市常住人口共有502個姓氏,老姓排在第161位,魯姓排在第182位,全市不足10人的姓氏有259個,老姓幷非是人數最少的姓氏。聽說在臺灣,姓老的人不是少數,經常可以碰到年紀輕輕的“老先生”、“老小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