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氏起源及歷史

微生姓圖騰_微生氏圖騰

微生姓圖騰(微生氏圖騰)

  微生姓是中華古老複姓之一。一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二是源於子姓,出自殷商帝乙庶長子微子啟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微生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四位,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七百零七位。

【得姓始祖】

  周文王(姬昌):微生氏出自姬姓,源自周文王的後代,居住在魯國,魯國公族裡,產生了微生這支姓,所以微生姓也是很高貴的一支。根據《路史》上記載的“魯公族有微生氏”,證明其出身極為高貴,是魯國公族之後。推溯起來,其祖先是歷史上的聖君周文王,因為,魯國的公族是周文王的後裔。歷史上的魯國,在今山東省曲阜一帶,微生氏家族的老家便在這裡。中國百家姓裡,還有姓微的人,但微姓不是微生姓簡化以後產生的。故微生氏後人奉周文王為微生姓的始祖。

  微子啟:殷商帝乙庶長子,周武王滅商紂王后,封其子武庚於邶。後管叔、蔡叔挾武庚反叛,周公徵而滅之,後以帝乙之元子微子封於宋邑,為西周之賓,建有宋國。戰國末期被齊國聯合魏國,楚國滅亡之,亡國後的宋國國族後裔以及子民們,分衍有一百二十四個姓氏,其中就有微生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微氏、生氏,但依然有微生氏複姓延續至今。子姓微生氏族人皆尊奉微子啟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路史》記載:“魯公族有微生氏。”

  微生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大多居住在魯國(東魯,國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小部分)。魯國公族微生氏家族屬於貴族,世居曲阜一帶。

  另外,有些人並不是微生家族的嫡系後代,但因其出生在勢力強盛的微生世家,所以引以為榮,多改姓為微生氏。

  姬姓微生氏正確讀音作wēi shēng(ㄨㄟㄕㄥ),族人皆尊奉周文王為得姓始祖,子姓微生氏、微氏、生氏且不與子姓微生氏及其分衍的微氏、生氏合譜。

  按:

  要注意的是,微生氏家族中後有人改單姓為微氏、魯氏、曲氏、生氏者,在今山東省的滕州市、莒縣、青島市平度縣、膠南縣、煙臺市萊州市、濰坊市諸城市,江蘇省的泰興市,遼寧省的瀋陽市、大連市,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哈爾濱市、佳木斯市,河南省的洛陽市,吉林省的長春市、懷德縣、松原縣,北京市,臺灣省等地均有分佈。

  但在單姓微氏族人中,有許多人並非姬姓微生氏省文簡改,而是另有淵源:一為媯姓,即夏王朝時期帝相之弟媯振所生的媯微,媯微生媯報丁,媯報丁的後裔子孫中開始有人稱微氏,很古早;二為子姓,即宋國開國君主微子啟的後裔子孫中有稱微氏者,也很古老。這兩支微氏與姬姓微生氏省文簡改的單姓微氏皆非同宗同源。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帝乙庶長子微子啟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少典氏第十五代、黃帝軒轅氏第四代帝嚳:帝嚳次妃有娀氏,生契(商朝祖)為堯司徒,封於商,賜姓子氏。

  周武王滅商紂王后,封其子武庚於邶。後管叔、蔡叔挾武庚反叛,周公徵而滅之,後以帝乙之元子微子封於宋邑,為西周之賓,建有宋國。

  子姓微子啟所建之宋國傳三十二世,在戰國末期的周郝王姬延二十九年(宋君子偃四十三年,齊湣王田地十六年,魏昭王魏遫十年,楚頃襄王熊橫十三年,公元前286年),最終被齊國聯合了魏國、楚國共同滅之,之後三分其地,宋國不復存在。

  亡國後的宋國國族後裔以及子民們,分衍有一百二十四個姓氏,其中就有微生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微氏、生氏,但依然有微生氏複姓延續至今。

  子姓微生氏正確讀音作wēi shāng(ㄨㄟㄕㄤ),族人皆尊奉微子啟為得姓始祖,子姓微生氏、微氏、生氏且不與姬姓微生氏及其分衍的微氏、生氏合譜。

  按:

  微子啟之後裔子孫所分衍的一百二十四個主要姓氏有:

  單姓七十七個:

  微氏、幾氏、衍氏、尾氏、沃氏、據氏、卿氏、穆氏、止氏、舍氏、近氏、宋氏、邶氏、鄁氏、匔氏、石氏、毋氏、戚氏、懷民、既氏、椒氏、督氏、沙氏、猛民、政氏、正氏、桓氏、完氏、牛氏、牢氏、遼氏、寮氏、虞氏、華氏、酈氏、還氏、狂氏、臼氏、朱氏、耦氏、酁氏、合氏、邊氏、冀氏、仲氏、罔氏、靈氏、祿氏、虺氏、勃氏、聖氏、省氏、牽氏、伉氏、錯氏、銳氏、兌氏、左氏、宗氏、正氏、所氏、魚氏、鱗氏、向氏、樂氏、己氏、合氏、戎氏、御氏、木氏、坎氏、蕩氏、戴氏、甾氏、菑氏、褚氏、石氏。

  複姓四十七個:

  王夫氏、皇甫氏、空相氏、事父氏、不更氏、幹獻氏、申屠氏、三伉氏、魚孫氏、圍龜氏、樂正氏、白馬氏、墨夷氏、鳩夷氏、不夷氏、南官氏、艾歲氏、西鉏氏、中野氏、子奢氏、子蕩氏、子罕氏、右師氏、左師氏、司城氏、司寇氏、司馬氏、司徒氏、右歸氏、公朱氏、陽門氏、季老氏、微生氏、殷候氏、老男氏、亓官氏、武信氏、季老男氏、巨辰經氏、曰夷氏、不茅氏、西鄉氏、木門氏、東鄉氏、祝其氏、不其氏、褚師氏。

  其中,尾生氏、微生氏皆傳襲至今,其尾生氏一族還是今天日本國的大姓巨族之一。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微生複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後代,居住在魯國,魯國公族裡,又產生了微生這支姓,所以微生姓也是很高貴的一支。現在山西省境內,有不少姓微生的人。中國百家姓裡,還有姓微的人,但微姓不是微生姓簡化以後產生的,而是另有起源,這一點古書上有記載,有本《潛夫論》說,徽姓起源於周朝初年一個叫微子的人,他是貴族,是商王湯的後代,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封他到宋地,徽子於是建立了宋國。商王族源自上古的子姓,周王族源自上古的姬姓,所以微生和微這兩種姓,有不同起源。微生姓的先人有微生高和微生畝,他倆都是春秋時代的名人,在寫春秋歷史的史書上記載著他們的名字。

  分佈

  微生氏複姓是古老的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四位,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七百零七位。望居魯郡(西漢初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三國魏及晉代改為魯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如今在遼寧、山西兩省境內有不少微生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曾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

  堂號

  魯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魯國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率到隱士;

  正直賢人。

  ——微生氏宗祠聯。

  五言通用聯

  任城綿世澤;

  魯國衍家聲。

  ——全聯典指微生氏的源流和郡望。

  八言通用聯

  派衍春秋,源承姬姓;

  望居魯郡,宗啟文王。

  ——全聯典指微生氏的源流和郡望。

  魯國奇才,春秋隱士;

  守誠處世,正直為人。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魯國的隱士微生畝。微生畝對孔子道:“你為什麼這樣忙忙碌碌的呢?不是要逞你的口才嗎?”孔子道:“我不是敢逞口才,而是討厭那種頑固不通的人。”下聯典指孔子弟子微生高,魯國人,為人爽直、坦率。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呀?有人向他討些醋,他不直說沒有,而向鄰人討來轉給他。微生高他還做了一件很守信的事:他跟一個女子在橋下約會,那女的沒來,大水卻來了,他也不逃走,結果把命都送掉了。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羊舌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