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氏起源及歷史

九姓圖騰_九氏圖騰

九姓圖騰(九氏圖騰)

  九(玖)姓是中華姓氏之一,讀音作jiǔ(ㄐㄧㄡˇ)。一是源於風姓,出自遠古帝王人皇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二是源於贏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名士九方皋,屬於以先祖名號省文簡化為氏;另《路史》注云:“‘紂三公九侯,即鬼侯,為紂所殺。’《隋圖經》臨水縣有九侯城,子孫或以為氏。”九(玖)姓現今人口約五千,排在八百八十位,在臺灣名列第一千五百九十三位。

【得姓始祖】

  人皇氏(風天英)、九方皋

  九方皋:春秋時相馬家。別名九方歅,九方堙。九方皋曾受伯樂推薦,為秦穆公相馬三個月。他相馬看重內在精華,不求表面,注重它的本質,去掉它的現象,只注意那應該審察研究的方面,拋棄了那不必審察的方面。在九方皋的後裔子孫中,其九方氏後有省文簡化稱玖氏者,再後有簡文為九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九氏、玖氏族人大多尊奉九方皋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風姓,出自遠古帝王人皇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傳說,遠古時代有盤古氏,開天闢地,生十七人,長子為赫天氏,即天皇氏。天皇氏,生十三人,長子為天靈氏,即地皇氏。地皇氏,生十一人,長子為地鏗氏,即人皇氏。

  人皇氏,名天英,其後傳九人,即傳說中的九皇氏治世,稱九頭紀。

  九頭紀始於人皇氏,人皇氏即姓九氏,自人皇氏至敘命紀,凡八十三君,歷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自循蜚紀而後,二十二氏治世。之後又有因提紀十三氏,皆有世系可記。之後為禪通(祥)紀,該紀終於炎帝神農氏。再後由黃帝擊敗炎帝,以疏訖紀迄於姬周。

  以上史傳,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是傳說歷史,有待進一步考證。

  人皇氏姓九氏,其後裔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九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於贏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名士九方皋,屬於以先祖名號省文簡化為氏。

  九方皋,是春秋時期秦國著名的相馬士,後代多以先祖“九方”為姓氏,複姓九方氏。

  春秋、戰國時期,“九”字有多種寫法,而“玉”,在中國古代是最為尊貴的象徵,“九”字因加“玉”字偏旁為“玖”,是為士者及以上卿大夫們所取之,以示尊貴。

  在九方皋的後裔子孫中,其九方氏後有省文簡化稱玖氏者,再後有簡文為九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九氏、玖氏族人大多尊奉九方皋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

  《路史》注云:“紂三公九侯,即鬼侯,為紂所殺。《隋圖經》臨水縣有九侯城,子孫或以為氏。”

  商紂時以西伯侯、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即鬼侯,為紂所殺,其後有九氏。河南洛陽西南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即為商時九侯城。又,臨水縣(今河北磁縣西北)有九侯城,子孫或以地為氏。

  源流四

  出自女真族,金時女真人有九姓。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九氏(玖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現今人口約五千,排在八百八十位。臺灣的玖氏族人一直拒絕將玖氏簡化為九氏,玖氏在臺灣名列第一千五百九十三位。

  今北京市,福建省的漳州市,臺灣省,山西臨汾、新疆塔城、雲南瀘水、安徽淮南等地有分佈。韓國等地,均有少量九氏(玖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

  【典故軼事】

  九方皋相馬——史上最強相馬高手

  說起相馬高手,人們第一個想到就會是春秋時代的伯樂。伯樂本名孫陽,春秋時期郜國(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因為善於相馬,後為秦穆公所重用。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秦國富國強兵中,孫陽為秦穆公相馬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伯樂將軍”。由於孫陽相馬有術,能慧眼識珠(千里馬),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本名,直接稱他為“伯樂”。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馬說》中就有過非常精闢的論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其後,伯樂就演變成一個固定語,意指善於發現、培養人才的人。

  那麼,伯樂真是我國曆史上最善於相馬的高手嗎?其實不是,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與伯樂同時代,就有一個人的相馬術要遠超伯樂,這個人就是九方皋。九方皋,別名九方歅,九方堙,春秋時著名的相馬專家家。

  伯樂晚年時,秦穆公為了減輕伯樂的工作壓力,讓他推薦自己子侄中善於相馬者,來為國相馬,結果,伯樂卻說自己的子侄不是那塊料,而是向秦穆公推薦了九方皋。九方皋相馬的記載,見諸《列子·說符》——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這段話是啥意思呢?用現代漢語的表述就是,秦穆公要伯樂推薦相馬人才,伯樂向穆公推薦了曾經與一同砍柴賣菜的老朋友九方皋,並說老九的相馬術並不在自己之下。秦穆公一聽,立即召見了九方皋,並委以相馬重任。九方皋用了三個月時間,在沙丘為秦穆公找到了一匹良馬。

  秦穆公一聽,也大喜過望,趕緊問老九,是匹什麼樣的馬?九方皋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牝而黃)。結果,秦穆公派人去一看,九方皋找到的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牡而驪)。這下秦穆公不高興了,一個相馬師,連黑白公母都搞不清楚,這不是天字一號的大騙子嗎?

  於是,秦穆公召來伯樂問責,說是你給我推薦的什麼啊,就這水平也敢出來相馬?伯樂聽明原委後,大吃一驚,接著讚歎道:“沒想到九方皋相馬竟然達到了如此玄妙的境界!他的相馬術何止高出我千萬倍啊!”

  秦穆公一時也聽傻了,並不解其意,伯樂這才解釋說:“九方皋看到的是馬的天賦和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視察他所需要視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遠高於千里馬的價值!”

  秦穆公讓人把馬從沙丘拉回來後,上場一試,果然是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馬。

  列子透過九方皋相馬,是想告訴人們一道理,那就是看問題要抓住事物本質,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