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姓圖騰(鵝氏圖騰)
鵝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榮駕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鵝姓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二百九十一位。
【得姓始祖】
榮駕鵝:魯國大夫成伯。據史籍《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公為宋向戍弭兵,往楚不歸,成伯賦,式微乃歸。又定公元年昭公薨,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於駕鵝曰:‘吾欲為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不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榮駕鵝,就是榮氏一族的鼻祖之一,而且在其後裔子孫中也有人以其名字中的“鵝”為姓氏,稱鵝氏,世代相傳至今,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榮駕鵝這一世系中,鵝氏、榮氏、駕氏為同宗同源,皆尊奉榮駕鵝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單一源流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榮駕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源於姬姓,出自魯大夫榮駕鵝。”
榮駕鵝,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史稱“成伯”。據史籍《左傳》中的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公為宋向戍弭兵,往楚不歸,成伯賦,式微乃歸。又定公元年昭公薨,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於駕鵝曰:‘吾欲為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不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
周景王姬貴元年(魯襄公姬午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魯襄公由於宋國大兵壓境,魯軍抵抗不利,便逃往楚國而不敢回國。國不可無君,因此上大夫榮駕鵝便親到楚國將魯襄公找回國。
後來魯國三大貴族世家“孟孫、叔孫、季孫”即“三桓弄權”,這“三桓”都是魯桓公之後、魯莊公的三個弟弟的後裔,家族勢力龐大,魯國君主的權位被架空,因此魯昭公姬稠(姬將)便想竭力改變被動狀況,遂在幾個大夫的慫恿下,於周敬王姬丐(姬匄)二年(公元前518年)趁著“三桓”相互之間內訌,發兵去攻打“三桓”中勢力最龐大的季孫氏,一度將其首領、執政上卿季平子(季孫意如)圍困在其居宅裡。但的季平子很快就得到了另外“兩桓”即叔孫氏、孟孫氏的聯合支援,這使魯昭公大敗,既失去了信心,且又羞又恨,只好出奔境外,顛沛展轉於齊、晉兩國。
八年後的周敬王十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魯昭公客死異鄉,上卿季平子非但不將魯昭公葬於世代國君的墓地,只將其隔著墓道葬於另處,使其無法與先祖匯合,而且還要將忠於魯昭公的闞公氏家族陪葬。這時,榮駕鵝出來勸阻季平子:“生者不必侍奉死者。你如若將活人殉葬,自以為忠君,兒子這一代或能容忍,但後子孫後代必將以你今天的舉動為恥辱。”制止了季平子的大逆行為。
事後,季平子又向榮駕鵝詢問:“我想自己當魯國的君主,這樣可以使子孫後代榮耀,你看如何?”榮駕鵝正辭回答:“生者若不能忠於逝者的遺願,還要奪死者繼承人的權力,這樣沒有信用之人,誰還會敬服呢?”再次制止了季平子的妄念。
榮駕鵝後來還多次勸諫的季孫氏的後代,但“三桓”家族還是將魯國國政越搞越亂,季孫氏家族甚至囂張到用周天子的八佾舞於庭上,當時孔子就此事氣憤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後來孔子還在評論季平子討伐魯國自己的附庸國顓臾國之事的時候說:“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此後,“是可忍,孰不可忍”以及“禍起蕭牆”這兩句話,都成為了千古成語。
榮駕鵝,就是榮氏一族的鼻祖之一,而且在其後裔子孫中也有人以其名字中的“鵝”為姓氏,稱鵝氏,世代相傳至今,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榮駕鵝這一世系中,鵝氏、榮氏、駕氏為同宗同源,皆尊奉榮駕鵝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鵝姓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姓氏,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二百九十一位。據史籍《萬姓統譜》記載:明朝時期,在河南省鄭州縣有鵝氏族人分佈。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地區也有鵝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東魯郡。西漢朝初期,漢高祖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以及晉朝時期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政權又改其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也有個魯州魯郡,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治所在兗州。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雖然轄有曲阜,治所亦在兗州,而將原魯國郡治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即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滋鎮。
堂號
魯國堂:以望立堂,亦稱東魯堂、魯郡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