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姓圖騰(擺氏圖騰)
擺姓是源於少數民族的一個姓氏,主要出自回族和傣族。現今人口約九千,排在第七百六十五位。
【得姓始祖】
擺言太:回族中的擺姓,早期見於唐天寶元年(742年)進入中國,在長安(西安)縣子午巷(化覺巷)任掌教的西域回部人擺都而的。及至元代,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定遠大將軍、貴赤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擺,名言太。從擺言太開始,其後裔子孫皆稱擺氏。
各支始祖
唐兀·擺都爾的:西域回部人,唐朝天寶元年進入中國,之後在長安子午巷(今陝西西安化覺巷)任當地穆斯林的掌教,為回族擺氏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回族,出自唐朝時期西域回部人唐兀·擺都爾的,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擺氏,出自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進入中國,之後在長安子午巷(今陝西西安化覺巷)任當地伊斯蘭教掌教的西域回部人唐兀·擺都爾的,後融入回族,世居寧夏賀蘭地區,被蒙古人稱作唐兀氏(蒙語為 )。
元朝初期,唐兀氏族人隨蒙古皇嗣昆仲南下,收金破宋,卓著勳勞,且世代為官清正,忠厚耿直。
及至元朝時期,唐兀·擺都爾的的後代唐兀·明安達爾(字士元)曾在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任定遠大將軍、貴赤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
到了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鈞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唐兀·擺都爾的後裔唐兀·明安(《明史》稱為“土昧·明安”)出任河套回部首領,其子便按漢俗,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叫擺言太。
唐兀·明安當時與明朝邊市通商,促進了邊境經濟的繁榮,因此要請增賞。而大明政府的右副都御史魏學曾卻在明神宗的授意下,下令總兵官杜桐、神木參將張剛、孤山遊擊李紹祖率軍出其不意地襲擊了河套回部,擊斬了回民首領唐兀·明安,“俘馘四百八十餘級,並奪得馬畜器械稱是。”
如此盲昧之舉,魏學曾竟然還被明神宗“以功晉加太子少保”。由此,極大傷害並激怒了河套地區的數十萬回部民眾,唐兀·明安之子擺言太聲言復仇,號召回族諸部抵抗明朝統治,自此西北地區兵端大開。
史書記載,擺言太以世代家族威望,一舉聯絡了卜失兔、火落赤、鐵雷、吉能、切盡、歹青、沙計等諸多回部,以快速騎兵方式,“號十萬,分為四十二枝,多者不過二三千騎,少者一二千騎耳……歲擾邊地,無歲不犯……西陲搶攘非一日矣。”一直到了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明神宗在無奈之下允許邊貿重開,這場持續了十七年之久的西北之亂才逐漸平息。
十年後的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明神宗舍其已經混亂的遼東地區於不顧,卻乘河套地區回族諸部不備,下令總兵杜文煥組織明軍集中襲破了河套膚施地區(今陝西延安)勢力最大的猛克什力部,之後以各個擊破的方式殘酷清剿綏邊。擺言太所部以及火落赤、吉能、切盡、歹青、沙計東西諸部一時無法集聚力量抵抗,皆懼,只好“先後來請貢市,再次歸附明朝。”
再兩年後的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8年),後金大汗在遼東領導建立了“大金”政權,史稱“後金”,此後滿洲八旗軍起,殘破不堪的明朝政府再也無力對付回族諸部了。
從擺言太開始,其後裔子孫皆稱擺氏,自明朝末期起世代相傳至今。
按:
貴赤衛親軍都指揮使司,是元朝初期的官署名稱,為大蒙古國薛禪汗的侍衛親軍指揮機構之一,由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設定的,主要由貴赤們(,漢譯“貴由赤”,漢義“善跑者”)組成。官署中的最高軍政長官為達魯花赤,依下分別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僉事等官員,所屬有千戶所八翼,下屬有千戶八員、百戶二十四員、彈壓八員。
在目前諸多姓氏研究史籍中,多稱擺言太是元朝初期達魯花赤唐兀·明安達爾之子,這是錯誤的,在《元史》的記載中,唐兀·明安達爾沒有叫“擺言太”的兒子。擺言太非唐兀·明安達爾之子,實是其後十八代裔孫、明朝後期土昧·明安(唐兀·明安)之子,這其中相距了幾近三百年(二百九十八年)。按元、明時期回回民族“男十五、女十三始婚嫁”的歷史習俗,足足差有十九代人。因此,應當注意重新予以排證。
源流二
源於傣族,出自元、明朝時期西南擺夷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古擺夷族,原為“西南夷”的一個分支民族,實際上應當屬於百濮民族中的“雟”,後融合了古泰族形成傣族。由於身著花衣,後也有稱之為“花傣”者。
清朝至民國年間,擺夷族被俗稱為“水擺夷”和“旱擺夷”。水擺夷,多指依水而居的傣族人;“旱擺夷”,也有寫為“漢擺夷”者,前者之“旱”,是相對“水擺夷”之“水”而言,多指居於半山坡與溪谷地帶的傣族人,後者之“漢”是居地相對接近內地、並與漢文化有更多近似之處的傣族人。
在元、明之際,花傣族人中即有以古氏族稱謂為漢化姓氏者,稱擺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擺氏是一個源出少數民族的多源姓氏,主要是回族和傣族。現今人口約九千,排在第七百六十五位。
今西北地區的甘肅省的蘭州市、武威市、張掖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青海省的西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伊犁市,湖北省的棗陽市等地,均有回族擺氏族人分佈。
在今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均有傣族擺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