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氏起源及歷史

續姓圖騰_續氏圖騰

續姓圖騰(續氏圖騰)

  續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源於上古,以人名為姓。據較多史籍記載:帝嚳有眾多庶子,其中之一名續牙,後為舜帝七賢友之一,其後便以祖名為姓,始有續姓。另一支為帝嚳之子後櫻(周朝先祖)之後裔,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狐鞠居之後。續鞠居因功被采采於續邑,後世子孫遂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續姓早期居住在中原一帶,漢唐之際在河南、山西形成郡姓望族,以河東郡、雁門郡為郡望。續姓當今人口約三萬,排名在第五百七十五位。

【得姓始祖】

  續牙:帝嚳有眾多庶子,其中之一名續牙,後為舜帝七賢友之一

  續簡伯: (?-公元前621),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狐氏,狐偃族人,因食邑在續,所以又稱續簡伯、續鞫居。前625年,先且居提拔狐鞫居為車右。前621年九月,狐射姑命他殺死陽處父,十一月,事情敗露,續鞫居被趙盾處決。

  各支始祖

  續昌:晚清大臣。字燕甫,滿族人,隸蒙古正白旗,本不姓續,而姓巴林氏,後以名字續昌第一字“續”而習慣姓續。光緒五年(1879)任奉錦山海關道(今遼寧營口境內)道員。在任期間整頓軍隊,將鎮海營旗兵改編為海防練軍營;創立資善堂,賑濟饑民;設立義塾,教育貧民子弟。離任時,地方商民立思碑。後升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員外郎,兩淮轉運使等職。是晚清時期的政治活動家。其後世子孫即以其名中“續”作姓,於是有了滿族續姓。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上古,以人名為姓。上古時虞舜有七個賢德的朋友,其中一位名叫續牙,為續姓始祖之一。

  源流二

  根據《通志·氏族略》和《萬姓統譜》上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鞠的後代,亦稱續氏。春秋時代的晉國大夫狐鞠,他由於被封採食於續,世稱續簡伯。

  源流三

  來自滿族,滿族先民最初本無姓,只有用於稱呼家族名稱的詞彙(滿語稱:哈拉),入關以後受漢族影響而取漢字單姓。但在取姓時又依本民族習俗,以祖輩名字當中一個音作為漢字姓的習俗稱為“從名作姓”滿族續姓就產生於這種習俗。

  續昌是晚清大臣。字燕甫,滿族人,隸蒙古正白旗,本不姓續,而姓巴林氏,後以名字續昌第一字“續”而習慣姓續。光緒五年(1879)任奉錦山海關道(今遼寧營口境內)道員。在任期間整頓軍隊,將鎮海營旗兵改編為海防練軍營;創立資善堂,賑濟饑民;設立義塾,教育貧民子弟。離任時,地方商民立思碑。後升任內閣學士,理藩院員外郎,兩淮轉運使等職。是晚清時期的政治活動家。其後世子孫即以其名中“續”作姓,於是有了滿族續姓。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續姓是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當今人口約三萬,排名第五百七十五位,佔全國人口數的0.002%。

  續姓早期居住在中原一帶,漢唐之際在河南、山西形成郡姓望族,以河東郡、雁門郡為郡望。如今在河南、山東、遼寧、山西、黑龍江、甘肅、陝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續氏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秦置,治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東南)。隋廢,尋復置,即今永濟縣治,唐改蒲州,復改為河中府。東晉僑置南河東郡,南齊曰河東郡,隋廢,故治在今湖北松滋西。

  雁門郡:戰國趙置,秦因之,今山西舊代州寧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東部北部皆其境,漢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省右玉南),後漢移治陰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三國魏移治廣武(今代縣西十五里),後魏移治古上館城(今代縣治)。

  襄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荊州,分南郡北部設立襄陽郡,治襄陽縣(今湖北襄陽),隋朝開皇初年廢除。襄陽郡即今湖北襄陽一帶。

  堂號

  河東堂:以望立堂

  雁門堂:以望立堂

  字輩

  山東費縣續氏字輩: 殿顏堂慶鴻聯。宗遠振世,玉瑞鳳祥,立志嘉善,茂興永長。

  山東平邑縣續氏字輩:殿思先守(佩)子(玉)廣。宗遠振世,衍慶鴻祥,立志嘉善,懋興永常,清正昌瑞,奉義存良。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啟姓續邑;

  發跡雁門。

  ——全聯指指續姓源流和郡望

  六言通用聯

  太守清裕望重;

  簡伯廉潔德高。

  ­——上聯:東晉續鹹,官東安太守,有《清遊志》、《異物志》等。下聯:春秋時晉國大夫狐鞫居,因功受封,食採於續邑,為伯爵,世稱續簡伯,其後世子孫即以祖上封邑為姓,稱續氏

  七言通用聯

  國子助教流芳遠;

  東安清官播惠長。

  ——上聯:元朝進士續執中,任絳州儒學教授,勤於教誨。下聯:續鹹起源。

  【祠堂古蹟】

  西社續氏宗祠

  西社續氏家族,自始祖北原公於明水樂初由洪洞縣遷來,悠悠六百年中,生生不息,二十餘代。勤儉持家,耕讀傳世,人丁興旺,英才濟濟。清雍正以降,西社續氏宗族形成第一個人才鼎盛期,出現舉人十五名,太學生十七名,貢生十二名,諸生百餘名,仕進者二十二名,封贈階官者三十八人。至清末辛亥革命前後,續氏家族出現聞名海內的續氏四傑:即續西峰、續範亭、續式甫、續寶峰,並有六十餘名族人在他們帶領下投身於反封建、反軍閥、追求民主、追求共和的革命鬥爭,是為西社續氏宗族第二個人才鼎盛期。當東倭將侵略魔爪伸向中華神聖國土之時,大批男女族人弘揚續氏忠義愛國傳統,義無反顧奔向殺敵戰場,於是,出現了西社續氏宗族第三個人才鼎盛期;這些人,戰後又成為建設祖國的領導者和技術骨幹。

【家訓格言】

  《續氏家訓》

  詩書繼世,禮義傳家

  善行善德,勤學勤勞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