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姓圖騰(百里氏圖騰)
百里姓是中國漢族複姓之一。百里姓的祖先來自春秋的虞國,他們的子孫後來遷徙到了秦國,被封在百里邑,後來就以百里為姓。百里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七位。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七百零二位,屬於罕見姓氏。
【得姓始祖】
百里奚:周武王封周太王的次子為虞候在虞(今山西省陸縣)。春秋時,他的後人中出了個名奚的人。家貧,曾出遊諸國。曾至齊,遭棄用,又至周,仍不為用。後歸虞,官為大夫,以佐君主。後虞被晉所滅,奚就成為奴隸,因秦穆公向晉求親,奚也作為隨嫁品送往秦國。奚不忍其辱,故中途逃去了楚。復為楚國奴役,秦穆公得之,當時他正招賢納惠,就用五張羊皮贖回奚(後世稱奚為五羊大夫)。秦穆公與他討論之後,發現其果為賢才,封為大夫。奚感知遇之恩,力扶秦,使秦成為舉足輕重的霸國之一。後世敬其德,就沿用他的出生地,虞國百里,為姓氏。《通志氏族略》載,“秦大夫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於百里,因氏焉。”故百里氏後人奉百里奚為百里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單一源流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秦國大夫百里傒,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賜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在虞國(今山西平陸),稱虞候。
到了春秋時期,虞仲有個後人叫傒,曾出遊諸國。他曾至齊國,遭棄用,又至周王室,仍不為用。後入虞國,官為大夫,以佐虞侯,因其家居於虞國百里鄉(今山西平陸),稱其為“百里傒”,簡稱“百里奚”,字裡,又字井百、子明,亦稱百里子或百里。
周惠王姬閬二十二年(晉獻公姬佹諸二十二年,秦穆公嬴任好五年,楚成王羋頵十七年,公元前655年),虞國君主貪圖晉獻公假意贈送的寶馬珍玉,不顧百里傒、宮之奇等大夫們的反對,借道給南下伐虢國的晉國軍隊。晉軍在滅了虢過的回師途中,順手牽羊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此後晉國大夫荀息還專門去虞國找回了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那一丁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段歷史形鑄就了千古成語“唇亡齒寒”、“假虞滅虢”。
不久,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里傒也當作為陪嫁的奴僕送往秦國。百里傒不甘心做奴隸,便在中途逃跑,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陽)時被楚軍把他當作奸細綁了起來,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自己是虞國人,亡國出來的逃難的。楚人便叫他養牛,不久百里傒養的牛比別家的都強壯,楚人便稱他為“看牛大王”,連當時的楚成王也知道了他的名號,就叫他到南海去餵養戰馬。
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當他聽說百里傒是個有才幹的人之後,便下決心要把他追要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里傒的重視而不放,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用五張黑羊皮把百里傒作為逃奴贖回來了。
後來秦穆公親自與百里傒交談後,發現其果為一賢德之才,對他大加讚賞,立即敕封為上大夫,再賞賜百里之邑。因此世人又稱其為五羖大夫、百里大夫。“羖”,就是完整的母黑羊皮。
百里傒感激秦穆公的知遇之恩,遂竭力扶持秦國,任秦大夫七年後,與蹇叔等共同輔佐秦穆公,終使秦國成為舉足輕重的春秋霸主之一。
相傳,百里傒逝世後,秦國“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以示對他尊重和哀悼。
後世子孫敬先祖百里傒之德,就沿用他的出生地虞國百里鄉為姓氏,稱百里氏。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有記載:“秦大夫百里傒之後,其先虞人,家於百里,因氏焉。”
百里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百氏、里氏、奚氏者,亦有有以先祖之字為井氏、明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百里氏以及分衍之里氏、奚氏、井氏、明氏族人皆尊奉百里傒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百里氏源出姬姓,春秋時代,有一位輔助秦國君主秦穆公,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一霸的人物,叫百里奚。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宰相,被人稱為“五羊大夫”,因為他是秦穆公用五塊羊皮換來的,他就是百里姓的始祖。百里奚出身貧苦百姓家,但勤奮學習,又有才幹,煉就了一身膽識和本事,他到過許多國家,都不受重用,最後秦穆公用羊將他從楚國換來,任命為宰相,成就了大業。
分佈
(暫缺)百里氏複姓是古老的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七位。現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七百零二位,屬於罕見姓氏。望居新蔡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地區)、京兆郡(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郡望堂號】
郡望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定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京 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新蔡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百里啟姓;
京兆閥閱。
——佚名撰百里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百里姓的源流和郡望。
忠謀霸國;
甘雨隨車。
——佚名撰百里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字井伯,原為虞國大夫。虞國滅亡時被晉國虜去,作為秦穆公夫人(晉獻公之女的陪嫁之臣送入秦國,逃脫後到楚,被楚人抓獲,秦穆公用五張牡黑羊皮贖回,用為大夫,稱“五羖(Gǔ 音古,謂黑色公羊)大夫”。與蹇叔、由余等人共同輔助穆公,成就霸業。下聯典指漢代封丘人百里嵩,字景山,任徐州刺史時,正逢天旱,他巡行所經之處,甘雨隨車而下,當時人稱“刺史雨”。
七言通用聯
以羊贖相重賢士;
援琴撫弦識知音。
——佚名撰百里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秦相百里奚事典。百里奚將適秦,其妻烹母雞餞之。後奚為秦相,堂上樂作,所憑潮婦自言知音,因援琴撫弦而歌。問之,乃其故妻,還為夫婦。
百川匯海深且廣;
棉裡有針柔而剛。
——佚名撰百里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以散嵌法鑲嵌百里複姓之“百里”二字的嵌字聯。
十言通用聯
飯牛清風,榮拜上卿之位;
隨車甘雨,隆稱刺史之名。
——佚名撰百里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相百里奚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徐州刺史百里嵩,字景山,封丘人。相傳,天旱時,嵩行部所經,甘雨隨便降,號刺史雨。
【祠堂古蹟】
百里奚墓
百里奚墓就在現河南省南陽市區西部百里奚村,具體位置在百里奚南路和麒麟路相交處的西北方,現麒麟居民小區內。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南陽知府朱璘鐫立“百里奚故里”碑一塊,此碑原在麒麟小區位置,現移於南陽市百里奚村,麒麟小區斜對面。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鄭璉書五羖大夫碣銘。北宋《九域志》記載:南陽有百里奚宅和百里奚墓。《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鄭璉書五羖大夫碣銘,後佚。
在歷代南陽地方誌中,都記載麒麟崗有百里奚冢,百里奚冢前有兩個石麒麟,周圍有七塊石頭,還有石碑。那七塊大石頭叫七星石,百里奚冢又叫“七星冢”。
【典故軼事】
秦國統一中原的奠基丞相——百里奚
百里奚,字子明,春秋時期楚國宛邑人(今河南省南陽),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
百里奚生活在群雄逐鹿,血流漂杵的社會大動盪大變革時期,在任秦國上大夫(相當於丞相)期間,他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增修國政,實行“重施於民”,讓人民得到更多好處的政策,使秦國由一個西陲小國,變成威震天下,“八方來服”的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的千古基業奠定了牢固基礎。百里奚品質高尚,經歷曲折坎坷,極富傳奇色彩。
羊皮換相,百里奚屢經磨難做了秦國上大夫
百里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景貧困,加上楚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里奚出遊列國求仕。
在百里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杜氏一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一的一隻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百里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裡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里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里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里奚善於養牛,就讓百里奚為自己養馬。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聽說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讓百里奚養馬。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當百里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里奚。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國君垂詢!”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全都交給了百里奚。百里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相堂聽琴,百里奚識音認糟糠妻
百里奚在秦國當了上大夫(丞相)以後,始終保持著愛民思想,他勤勉政事,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深得秦國人民的信賴。對內,則提倡教化,開啟民智,也就是精神文明,按照周朝的官制和朝儀,百里奚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國體;對外,搞好與鄰國的關係,不興戰事,使秦國短期內大治。
有一次,百里奚的相府觥籌交錯,賓主笑語頻頻,非常熱鬧。百里奚交待歌舞者奏樂演唱舉辦堂會,來款待客人。在相府內個洗衣服的女傭聽到樂器聲後,主動要求為上大夫百里奚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婦人走到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撫弦,自彈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舂黃黎。
搤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聽著這委婉幽怨,耐人尋味,字字真切的歌聲,百里奚大為驚訝,就上前去詢問,方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杜氏千里尋夫來到了眼前。百里奚妻杜氏自丈夫離別之後,幾十年杳無音訊。家境貧困,又逢上災荒年景,就帶上兒子外出逃荒。杜氏討飯到秦國,打聽到百里奚已經在秦國當了大夫。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設法到百里奚府中當了洗衣的傭人。
相堂之上相認後,夫妻兩人抱頭痛哭起來。秦國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很為百里奚的品質所感動。秦穆公還派人送來了許多財寶饋贈,以示祝賀。從此,百里奚位高不忘舊情,相堂認妻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是《風俗通》裡記載了的一個感人故事。
篳路藍縷,慘談經營秦國的霸業
在百里奚輔佐治理下,秦國逐漸強大起來。而作為秦晉之好的友邦晉國卻經歷了幾次大的國內動盪。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的妃子酈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不久就被大臣裡克殺死。國君也沒有了繼承者。晉獻公病逝後,晉國的嗣位成為保持大周時局穩定的大問題。百里奚在搞好自己的國內政治前提下,帶兵護送公子(王子)夷吾歸國繼位,稱為晉惠公。夷吾荒淫無道,還對外無信義。不兌現將河西八城割給秦國代許諾,秦晉兩國關係出現裂痕。
公元前648年,晉國遭受了嚴重自然災害,百里奚說:“福禍各有輪替,再說,我國借糧給晉國,也不是給夷吾一人,而是為了晉國的黎民。”於是,秦穆公同意透過水道運了大量粟米給晉。這次人道主義的義舉,征服了晉國的人心,史稱“泛舟之役。
到了公元前646年,秦國也發生饑荒,晉國卻不僅不給秦國糧食救災,反而出兵攻秦。第二年,秦晉兩國在韓原展開決戰,經過數日激烈較量,雙方死傷慘重,秦軍最終勝利,並生俘晉惠公。為了給秦國發展爭取好的外部環境,百里奚主張不殺晉會公,保持秦晉友好關係。在穆姬也以死相威脅的情況下,秦穆公同意放晉惠公歸國。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死後。百里奚又輔佐秦穆公設法從楚國把晉國公子(王子)重耳接到秦國,並將重耳送回國,驅逐晉惠公的兒子子圉(晉懷公),立重耳為君,史稱晉文公。
在百里奚輔佐秦穆公爭霸的過程中,還經歷了周王室之亂。公元前636年,周的京都洛陽發生戰亂,周襄王避難到竹川(河南襄縣附近)。百里奚勸秦穆公把周襄王接到秦國,乘機稱霸。由於秦穆公擔心夾在中間的晉國阻攔,半途而廢,拱手讓給了晉文公。
晉文公稱霸以後,百里奚繼續著手修復秦晉之間的友好關係,開始共同征伐附近與楚國結盟的小國曹國、衛國和鄭國。公元前632年,秦晉軍隊在城濮打敗了進犯中原的楚國軍隊,使楚國領兵的最高軍政長官令尹子玉自殺。秦國成為繼晉國以後,北方最具實力的強國。
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死。秦穆公急於稱霸中原,命百里奚帶兵征討鄭國。百里奚和蹇叔都不同意遠征鄭國,但大夫鄭甘卻附和秦穆公,支援東征。在秦穆公的一再逼迫下,百里奚帶兵東進。到了距鄭國還有八十公里的滑國(河南偃師東南),遇到鄭國一位商人弦高正趕著一批牛群去洛陽販賣。這個弦高立即偽裝成鄭國的使臣,把牛群趕到秦兵營地,自稱奉鄭國國君之命,前來犒軍。途中發現鄭國已經有準備,為防萬一,百里奚就臨機改變計劃。滅滑國以後,百里奚命令迅速班師歸國。
不料,在歸國途中的崤山慘劇發生了。崤山山脈主峰一千八百五十米,峰下群山開裂一線,懸崖絕壁,世稱“崤山峽谷”,只有一條僅容一輛戰車的小道,傍著萬丈深淵,盤旋曲折。秦軍中了晉國的埋伏,三百乘戰車和數千兵士,悉數戰死。百里奚與西乞術和白乞丙都被晉國俘虜。
晉文公的夫人文贏,是秦穆公的女兒,她聽到百里奚被俘虜的訊息,就對襄公說:“這三人挑撥我們兩國國君的關係,我父親早對三人恨入骨髓。不如放他們回國,讓父親去將他們煮死!”晉襄公同意後,就放了三人。
秦穆公很後悔自己執意征伐鄭國的決策,就穿了素服,哭著出城到郊外迎接百里奚等人,說:“我不聽從蹇叔的話,使你們三人受恥,你們有什麼錯?你們要專心謀劃報仇雪恥,不可懈怠!”此後,秦穆公沒有采納鄭甘等人要殺百里奚的建議,而是恢復了三人的官職,繼續讓百里奚執掌秦國所有軍政權利。
以後,百里奚以復仇為名,繼續秦穆公的東進戰略。公元前626年,百里奚帶著復仇之師再次與晉軍大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秦國軍隊因實力不敵晉國軍隊,而失敗。秦穆公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繼續支援百里奚。百里奚反思過去秦國失敗的教訓,對國內政治再行改革,實行增修國政,重施於民的政策,使秦國變得強大起來。史稱:“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公元前624年,百里奚再次率秦軍渡過黃河進入晉國,將渡船全部焚燬,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終於大敗晉國,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地。晉國君臣經過較量以後,認識到秦國已經不可戰勝,就囑咐所有地方的晉軍緊閉城門不出城迎戰。秦軍又從茅津渡過黃河,輾轉來到黃河南岸的崤地,在當年的戰場上,秦穆公哭祭戰死的將士,發表了有名的《秦誓》,大意是說:秦軍將士們,請不要喧譁,作為國君要聽得進老人的勸諫……。崤山之敗,責任全在任好一人,貪功受矇蔽,以致於兵敗崤山。我大秦陣亡將士,你們鮮血洗亮了寡人雙目,安息吧!如果有這樣為人臣者,他謙恭忠貞,胸懷寬大,見到賢明睿知的人,就樂於向上舉薦,恪盡職守卻從不自誇。那如此的臣子即使沒有超人之能,也要比誇誇其談的人好上多少倍。讓如此可靠的臣子來庇護我大秦子孫黎民,那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只要我秦國能任賢用能,提防奸獰之輩,那秦國就一定強國有望,霸業可成!……。秦軍埋葬屍骨,祭祀陣亡將士的亡靈,然後班師歸國。
威服狄戎,一舉成為春秋五霸
經歷兩次較量,百里奚認識到,秦國東進的道路已經被晉國牢牢地扼死,即審時度勢,建議秦穆公避實擊虛,實行向西發展策略。
正在此時,秦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狄戎國的注意。狄戎國謀臣繇餘從綿諸國來秦國進行考察。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大大小小几十個戎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茹毛飲血,披髮衣皮,各有部落首領,各自為政。但是狄戎人十分強悍,騎馬射箭個個都是好手,並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威脅秦國。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在今甘肅天水市東)、義渠(在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其中,綿諸有王,住地與秦疆土相接。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就派繇餘出使秦國。
秦穆公為了威服狄戎國,達到擴大勢力,進而稱霸天下的戰略目標。就隆重接待繇餘,向他展示秦國壯麗的宮室和豐裕的積儲,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勢。為收服繇餘,百里奚讓內史廖出謀劃策。內史廖說,綿諸王在西戎閉塞,沒聽過歌樂,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一定能使他迷惑。果然,秦國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以後,綿諸王聽著美妙的秦國音樂,看著那動人的舞蹈,大享眼耳之福,終日飲酒淫樂,不理國事。等到綿諸國內政事一塌糊塗,百里奚這才讓繇餘回國。繇餘勸諫戎王受到拒絕,兩人關係惡化。在秦人的規勸下,繇餘終於歸向秦國。秦穆公以賓客之禮接待繇餘,和他討論統一西方戎族的策略。公元前623年,繇餘引路,百里奚帶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幾十個戎狄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巴國也來朝拜,史稱“秦穆公稱霸西戎”。聽到秦國征服狄戎的訊息,消除了騷擾周的心頭之患,周襄王高興異常,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表示祝賀。
百里奚入秦,為秦國帶去了周先進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術,使秦國由一個偏僻的小國一舉成為可與晉國、楚國爭高低的強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五霸,為以後秦國兼併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百里奚的貢獻和歷史地位
百里奚是南陽湧現傑出人物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據記載,百里奚去世後,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號子。在當時是其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為統一中華奠定基礎
1、百里奚輔佐秦穆公稱霸,對以後秦國兼併六國結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奠定了基礎。孔子在一次與齊景公的交談中,曾經談到秦國。齊景公問,秦國從一個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國,變強的原因是什麼?孔子說:秦國國小,但志大。“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秦穆公和百里奚談了三天,然後授之以政。這種情況,若不稱霸,也就很少有的了。
提倡教化開啟民智
2、百里奚提倡教化開啟民智,對今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有一定的啟迪作用。百里奚個人品質高尚,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其高尚品質和愛民思想對中國傳統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響。唐宋以前,南陽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並有石麒麟,麒麟崗由此而得名。唐代時候,敬仰百里奚的大詩人李白,多次來南陽遊覽,感於百里奚偉業,熱血沸騰,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和“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的佳句。到宋代時候,黃庭堅路過百里奚冢,看到的是斷垣和殘碑,感慨系之,寫下了《過百里奚大夫冢》,詩中寫道:
客行感時節,況復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虞侯納垂棘,將軍西問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亞聖孟子批駁百里奚“自鬻”到秦國的說法,是這樣評價的:有人說百里奚以自己賣自己,才得以見秦穆公,可信嗎?不,不是這樣。這是好事的人編造的。他又說:百里奚輔佐秦穆公顯達於天下,流芳於後世,是大賢,大賢的人能這樣嗎?
百里奚傳奇故事戲劇作品深刻影響
3、百里奚傳奇故事戲劇作品在中國文化史上長盛不衰,具有深刻影響。
直到當代,我國南方的臺灣,廣東、福建等地的漢劇、閩劇、潮州劇和粵劇等劇種仍在演出有關百里奚的戲劇。如廣東漢劇團(院)把《百里奚認妻》作為該團的保留劇種,演唱至今。1957年赴北京演出,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百里奚認妻》,予以高度評價。廣東漢劇院現任院長李仙花前年進京演出《百里奚認妻》,還獲得了大獎。
提高南陽知名度
4、百里奚品牌是提高南陽知名度的一個強大支點。百里奚去世後,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呼聲。百里奚在歷史上的崇高威望和在西部和海外的影響,是提高南陽知名度的一個強大支點,相信充分利用好這一文化遺產,對推動南陽發展,一定能帶來巨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