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起源及歷史

池姓圖騰_池氏圖騰

池姓圖騰(池氏圖騰)

    池姓是佔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三十-二位姓氏,主要散佈在黑龍江、雲南、浙江、廣東等地。當今池姓人群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7%,總人口大約有34萬。

池的名義和圖騰
    池,積水的坑,也稱水塘。池的本義是水道、溝渠。《周禮》謂秋官司寇所屬有雍氏之官,掌溝、竇、澮、池之禁令,春令為阱護溝瀆,秋令堵塞,以利於民,並禁以山為苑圃,禁毒殺澤中之魚。池,穿地通水,就是水道。後來引申護城河也稱城池。古池人應是一群善於挖溝通水的人群,以池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並命名氏族和族徽。池人居住之處稱池,所依之山稱池山,所臨之水稱池河,最終出現池姓。

池姓的起源與演變
    池姓起源主要有兩支:居處和贏姓。
    第一支以居處為氏。如城、郭、園、池等氏族,均以所居住的地理環境的特點取氏族名。居住於護城河邊上的氏族以池為氏,因此護城河也稱城池。
    第二支出自贏姓。春秋時秦國司馬公子池之後,以名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進入秦漢以來,池姓的組成一直相當穩定,幾乎沒有外族血液的流人。直到近代,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苗族、土家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陸續出現池姓。

歷史上池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僅發現在浙江省中有池姓人口分佈。明朝時期,池姓大約有近3萬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西、浙江、江蘇、湖北,這五省池姓大約佔池姓總人口的91%。其次分佈於四川、安徽、河北、河南等省。

當代池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池姓的人口大約有34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7%,為第二百三十二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池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黑龍江、雲南、浙江、廣東,這四省池姓大約佔池姓總人口的52%,其次分佈於福建、河北、江蘇、陝西、河南等地。
    池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32)表明:在雲南、川貴南部、廣西西部、海南、廣東南端和東部、福建大部、浙江東南、陝西中部、甘肅東端、內蒙古東部、遼寧北段、吉林大部、黑龍江,池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9%以上,最高可達1.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60%的池姓人群。

池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池姓的郡望有西平、西河、陳留,以郡望的地名作為其堂號。西平郡,東漢建安年間設定,治西都,即今青海西寧市,轄境相當於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東晉末年,西平為禿髮烏孤所佔,稱西平王於此。西河郡,三國魏置,一稱河西,轄境在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陳留郡為西漢設定,故地在今河南開封地區。
楹聯     池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兩副:
           中牟循吏,成淳大魁。
           生春宏文直廬記,顯方力作晃巖集。
家譜    目前全國各單位的圖書館收藏池姓族譜9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池姓歷代名人4名,佔總名人數0.009%,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五百七十四位;池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05%,排在並列第五百七十八位;池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三十二位。池姓歷史名人:西漢中牟令池瑗;南宋鹹淳年狀元池夢鯉;明朝嘉靖進士、太常寺少卿池浴德,詩人池顯方;清朝道光進士、國子監司業池生春;當代地質學家、岩石學家池際尚。

池姓血型
    池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O型佔33.7%,A型佔28.3%,B型佔29.2%,AB型佔8.8%。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