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起源及歷史

凌姓圖騰_凌氏圖騰

凌姓圖騰(凌氏圖騰)

    淩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七十四位姓氏,尤在兩廣比較集中。當代淩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056%,總人口大約近71萬。

凌的名義和圖騰:
    凌,本義是積冰。由冫和夌組成。冫,水凍結成的固體。夌,義為超越,翻越高處稱為夌。後字形變為凌、淩。凌人應是專門製作和貯藏冰凌的氏族,以自然界的物理變化現象作為氏族的原始崇拜圖騰。在西周時,專門有一掌管儲藏冰及供應冰塊的官員,就稱為“凌人”。淩姓的起源與冰有關。

淩姓的起源和演變:
    淩姓主要有兩大來源:姬姓和水名。
    第一支系自姬姓。春秋時衛康叔支子為周之凌人,凌人為《周禮》天官之屬,掌管儲藏冰及供應冰塊之官,子孫以官為氏。
    第二支出自水名。凌,同淩,為水名,在泗水郡淩縣,故地在今江蘇宿迂東南,居者以水名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淩姓的血脈一直比較單一,幾乎沒有外來姓氏的融入。直到明清時期,在廣西的壯族先民中出現了淩姓,隨後在土家族、黎族等民族中也出現淩姓。所以,當今兩廣地區淩姓比較集中與此有關。

歷史上淩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淩姓大約有5萬5幹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後。江蘇為淩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淩姓總人口的20%。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安徽、湖南、浙江、河南、廣東、四川、江西。
    明朝時期,淩姓大約有12萬7幹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間,淩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江蘇仍為淩姓第一省,約佔淩姓人口的5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江西,這三省的淩姓佔淩姓人口的88%。淩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全國基本形成了以江蘇為中心的東南地區淩姓分佈區。

當代淩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淩姓的人口已近71萬,排在第一百七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5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江蘇,這三省區大約佔淩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佈於湖南、內蒙古、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這六省區市又集中了39%。廣東居住了淩姓總人口的18%,為淩姓第一大省。全國重新形成了以粵桂、江蘇為中心的兩塊淩姓分佈區。
    淩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174)表明:在粵桂瓊、湘鄂大部、贛閩浙滬、皖蘇大部、雲南東部、貴州南部、內蒙古東北、黑龍江西北,淩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9%以上,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7%,居住了大約74%的淩姓人群。在雲南中部、黔渝大部、四川東南、湘鄂西部、陝西東南、豫魯大部、黑龍江東部、吉林西部,淩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5%—0.1%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5%,居住了大約15%的淩姓人群。

淩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淩姓的郡望有渤海、涿鹿、河間。淩姓以還硯為其堂號。“還硯”堂號典出宋朝凌衝。凌衝為含山縣知縣,約束自己很嚴。含山縣產名硯,凌衝任官期滿離開時,書童把辦公桌上的一個硯臺裝進了行李中,凌衝檢查了出來,責備書童,這不是自己原來帶來的東西,應速放回原處。可見凌衝的清廉程度啊!

楹聯 淩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吳中佛子;江表虎臣。
        江表虎臣;劍南雅望。
        清湘集包含血淚;烈女坊旌表鳥程。
        決獄平怒,固辭饋金;律己清廉,堅還硯石。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淩姓歷代名人70名,佔總名人數的0.1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一十九位;淩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1%,排在並列第一百四十二位;淩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3%,排在並列第六十八位;淩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16%,排在並列第一百O七位。

    歷史上淩姓主要的人物有:三國時吳國偏將軍淩統;隋朝戶部尚書凌恭;北宋工部侍郎淩策,吏部侍郎凌哲;元朝秘書少監、吳興郡侯凌時中;明朝湖廣巡撫凌相,兵部尚書凌賢,學者、《萬姓統譜》作者凌迪知,小說家凌濛初,南京兵部尚書凌雲翼;清朝兵部左侍郎淩如焕,經學家、音韻學家凌廷堪,學者凌曙,畫家凌瑚;當代民族學家凌純聲,鐵路工程專家凌鴻勳。

淩姓血型:

    淩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6.2%,A型佔28.8%,B型佔27%,AB型佔8%。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