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姓圖騰(英氏圖騰)
英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二庚》記載:“皋陶之後,封國於英。春秋時,楚滅英,子孫以國為氏。”《姓源》雲:“皋陶後仲甑,封六、英。後因氏。”因為皋陶是黃帝的後裔,所以英姓也是黃帝后裔。現分佈山東省魯南一帶,族譜記載明代為避倭寇從東海遷徙而來。清代有西安等地為官者。英姓當今人口約為兩萬,排名在第五百八十八位。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系自偃姓。《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二庚》記載:“皋陶之後,封國於英。春秋時,楚滅英,子孫以國為氏。”《姓源》雲:“皋陶後仲甑,封六、英。後因氏。”因為皋陶是黃帝的後裔,所以英姓也是黃帝后裔。古英國,春秋時屬楚,其地在今安徽之英山縣東北。
源流
出自滿族。清滿洲八旗姓薩克察氏後改為英氏。
源流三
出自錫伯族。錫伯族之英姓,則由英都哩氏所改。蓋取“英都哩”之首音諧以漢字“英”而以為姓,見《中國人的姓名·錫伯族》。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英姓當今人口約為兩萬,排名在第五百八十八位。
現分佈山東省魯南一帶有幾千人,族譜記載明代為避倭寇從東海遷徙而來。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大興鎮澇枝街、西后澇枝、大沈埠、小沈埠、英高埠大多姓英,臨沭縣石門鎮後羽陰村也大多姓英。
明,清兩代有西安等地為官者。現陝西南部地區也生活著一支英氏後人,其來歷待考,江西省鄱陽湖一帶也有英姓族人。
廣東江門市白石鄉和杜阮鎮有英姓分佈,廣東陽江市也有上千英姓分佈,陽江和江門兩地相鄰,海南也有英氏族人。
河北邢臺也有英姓族人,約三四百之多,相傳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山東省臨沂市大齡鎮後洞門河東村也有一之,現整十代百餘人,據說有一母子從東海逃荒至此。
河北省東光縣南下口鎮鹿林張村也有英氏族人三百多人。
江蘇宿遷黃墩鎮的一個叫英莊的地方,裡面住的全是英姓的人,一百多戶。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探沂鎮泉子溝村、英家疃村、甘霖莊村、東王官疃村,費縣上冶鎮,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東單村均有英姓族人。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有英姓的人,約100人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燕窩村有幾十戶英姓。
吉林省英氏族人,約有幾十人。
【郡望堂號】
郡望
晉陵郡:西晉末,以毘陵郡封東海王世子司馬毘,避其名諱,改毘陵郡名晉陵郡,郡縣並改。隋初,罷晉陵諸郡置常州。唐時,曾複稱晉陵郡。
堂號
(暫缺)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