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氏起源及歷史

銀姓圖騰_銀氏圖騰

銀姓圖騰(銀氏圖騰)

  銀姓是中華姓氏之一。 漢族銀姓源出不詳,在唐、宋之前的姓書上不見銀姓。有記錄的僅僅是廣西地區的銀姓,出自完顏姓。銀姓出自金朝宗室後裔,今世宗之子完顏永蹈,本命銀術可,封為鄭王,明昌年間,總制武定軍,後以謀反罪伏誅,其子孫遂以其原名字的第一字為姓。銀姓的歷史僅僅1100年。現今人口約六萬,排在第四百八十六位。

  【釋義】銀,“白金也”。 銀是一種白色的金屬,俗稱“白金”。因為其貴重,古時與金子一道,作為貨幣長期流通。

【得姓始祖】

  銀術可:據《辭源正續本》民國四年氏集第十五頁載(銀)姓。《銀氏尋源》,廣西多此姓,系金、銀術可之後。銀術可姓完顏氏,系金宗族子,隨金太祖阿骨打(後更名),征戰屢建奇功,授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延中書令(宰相)。封蜀王,薨贈金源郡王。配享太祖廟庭,生子彀英(本名達懶,太祖堂弟)。年16授以甲,隨父征戰,軍功卓著,官拜政章事,加卦銀青光祿大夫。根據上考,銀術可是吾姓之祖也。

  各支始祖

  銀青:原名青光,仫佬族,史稱公。宋寧宗二年擢升為鎮將,時值蒙古入內地,公率軍數十萬御諸敵於花道,凱旋時落基寶慶邵陽縣塘渡口歧山銀村,生歿失考。葬大盛橋寨子嶺,特修託基廟宇,內塑銀青光祿大夫神像聳立。是湖南銀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完顏姓。金世宗之子完顏永蹈,本名銀術可,被封為鄭王,配享太祖廟庭受皇家奉祀.於金世宗在位時均鎮守南京(今河南省開封市),明昌年間總刺武定軍,但因宮廷叛亂(暗合鄭王完顏永蹈被害),及蒙古人造反,後以謀反罪伏誅,為逃元兵禍和被誅滅九族,分南北兩向遷徙,其子孫逐以其原名命姓,乃成銀姓,北遷的一支走河南省新鄉市出焦作市,入山西省。形成北方諸省的銀氏後裔;南遷的一支經湖北、江西、湖南入廣西的羅城縣,形成了南方諸省的銀氏後裔。《辭源》所論:“廣西多銀姓,系金銀術可之後。”的記述是經過多方詳盡的考證的。而廣西的銀氏又多以羅城縣為其聚居地,並向融水縣、柳城縣、象州縣、武宣縣、柳江縣、宜州市、都安縣、臨桂縣、龍勝縣等地發展,成為廣西銀氏的發源地。從這個意義上講,廣西銀氏的發源地在羅城縣。銀青光祿大夫,僅次於金紫光祿大夫,這兩個爵位是由皇室宗親承襲,完顏永蹈(銀術可)爵位正是銀青光祿大夫(也就是鄭王),與大名鼎鼎的金兀朮是族兄弟,金兀朮的爵位是金紫光祿大夫,爵位是可以承襲的(當然除了犯“十惡不赦”之罪)。金雖然軍事強大,但是內部矛盾重重,金世宗完顏亮奪取政權後,開始排除異己者。銀術可和他的後輩因此獲罪,為求生存,不得不從北遷徙到南方。當時朝代更迭,戰亂紛紛,南宋相對而言,是比較安寧的。特別是當時的廣西和湖南,還是未開發的蠻荒之地,更適宜於隱姓埋名。推斷:金亡後大批金臣舊將南遷或投降蒙古或歸附南宋(散落華夏大地),銀姓也同時在此亂世中形成.

  源流二

  源於青公。仫佬族,原名青光,史稱公,宋寧宗二年擢升為鎮將,時值蒙古入內地,公率軍數十萬御諸敵於花道,凱旋時落基湖南省邵陽縣塘渡口歧山銀村,生歿失考。葬大盛橋寨子嶺,特修託基廟宇,內塑銀青光祿大夫神像聳立。始祖青公生有十子,為:大公原名穆軒宋時嘉定三年九月十五日生,紹定丁亥年在河南開封府任史部官員,居湖南隆回縣周旺鋪石門銀村,子一才高;二公原名之書字穆軻官名銀鏡,紹定已丑年在河南開封府任總督官員,外遷廣西羅城縣,原配子二才勳才質,繼配子三才隆才降才培;三公原名禮昌,山東濟南府武魁;四公原名受海,在河南蘭儀縣任知縣兵焚外逃居廣西柳江縣槎山村落業,後裔散分繁衍方昌,子三才苟才弟才呈;五公原名魁瑞,文魁居湖南城步五團鄉莫義恫,子一才補;六公原名銀魁,武魁居湖南新邵縣言粟鄉弄富銀村,子一才清;七公原名生楚,任臨武縣知縣,外遷廣西羅城縣銀村定郎仕定業,子三才鑑才泰才佰;八公原名龍海,任山東百馬縣知縣官,外遷廣西橫縣平朗鄉飛灑村定業後裔繁衍廣昌,子一才楚;九公原名銀奇貢生,子四才忽才真才富才貴;十公原名百仲,隨母原籍不動,居湖南邵陽縣塘渡口岐山村,子二才進才寶。

  源流三

  源於金姓。金穆軻為望族之後,可世襲爵位或封官當差,按其1229年為金國河南開封府總督官員,符合歷史。且金國亡於1234年,在亡國時避禍南遷是有可能的。由此推算金穆軻為官時30歲左右,生年約在1200年,為完顏彀英之孫或曾孫.完顏彀英又為完顏永蹈之子,金亡於公元1234年,距今770年。完顏永蹈(銀術可)是吾姓之祖也,迨傳高祖穆軻公時,時金帝已滅遼攻宋,佔有東三省,黃河流域各省及江蘇、安徽、淮北之地,最後佔領汴京,並設官統治,公身居帝胄。亦遷避河南開封府任總督官員。未幾元世祖忽必烈伐金攻宋。公被驅而戳之。遂蓋姓以名諱冠首之銀字為姓。

  源流四

  源於官名。代有光祿大夫之官,被授予銀青綬帶的光祿大夫稱為銀青光祿大夫,子孫以銀為氏。

  源流五

  源於翁姓。一說是祖籍原為湖北襄樊麻城,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透過“湖廣填四川”入川,在今富順縣趙化鎮一帶定居。祖上原本姓翁,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咸豐八年擢補為禮部主事。1861年8月咸豐帝駕崩,素順等八人為輔政大臣,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被處死。因受門生關係牽連,被定死罪。後因有人報信,遂連夜出逃。官府派兵設卡追趕。祖上經直隸、山西、陝西入四川。在山西時,路遇關卡,官兵盤問,恐漏身份,遂以五十兩白銀相與。故官兵不再追問,並大聲道:“我已知爾等姓銀不姓翁!”過關。回川后改名換姓“銀”。二說是本祖籍乃福建閩侯。其他過程與前所述基本一致。

【遷徙分佈】

  遷徙

  漢代已有此姓,有官員名字叫銀木,傳至後代,採用銀姓。

  唐宋時期湖南一帶有銀姓人居住。

  南宋初年,北方金朝的女真族完顏氏一支改為漢姓銀,並從北方徙到南方,迅速溶入漢族和少數民族中,繁衍成今天湖南、廣西一帶漢族,仫佬族銀姓的居民。

  清光緒十二年,銀氏後裔為紀念先祖文勳、文質的生平,復刻石以垂不朽。碑題為“猛獸扶龍凝巧穴,將軍牽馬拱佳城”。猛獸扶龍暗合了銀氏先祖的王侯之貴,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若沒有一定依據,平民百姓是斷不敢用此碑題的,更沒有必要授人以柄之愚。拂去歷史的塵煙,銀氏先祖的懿徽顯現眼前就不再贅言了。銀氏對先人的紀念是極具傳統的,銀氏先祖上自文勳、文質綿綿二十幾世,世世有墓,代代祭掃,在廣西乃至全國尚屬罕見.

  祖籍湖南省寶慶府武崗州紫林縣紫林鄉上下兩渡,下渡原初兩樣字派,禮子性誠祖司應有時逢太平十二字輪流予,祖系下一渡南獄中靖又東崗西溪南泉北州即其故地。康熙三十餘年始祖養公廣入川播業合邑五馬橋坎上仰天窩磚瓦房子。

  分佈

  明朝時期,銀姓人數稀少,主要活動在河南、湖南一帶。

  當代銀姓的人口大約有6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04%,為第四百八十六位姓氏。銀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四川,其次分佈於重慶、湖南、河南、山西、廣西、甘肅等地。

  銀姓在人群中分佈表明:在川渝黔、雲南北端、廣西北部、湘鄂西部、陝西南部、甘寧大部、青海東部、內蒙古中南部,銀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3%,居住了大約76%的銀姓人群。

  銀姓在廣西、甘肅、貴州、河北、河南、湖南、山東、陝西、四川、重慶、雲南、天津、內蒙古等均有分佈。在廣東省雷州市分佈有兩條村為銀姓。漢族銀姓今天在自貢、遂寧、資陽一帶有分佈;另外陝西省也有一部分。在彝、仫佬、滿、苗、壯等民族中也有所見。

  【遷徙川渝】

  重慶合川銀氏家族遷徙川渝簡介

  祖籍湖南省寶慶府武崗州紫林縣紫林鄉上下兩渡,下渡原初兩樣字派,禮子性誠祖司應有時逢太平十二字輪流予,祖系下一渡南獄中靖又東崗西溪南泉北州即其故地。

  康熙三十餘年始祖養公廣入川播業合邑五馬橋坎上仰天窩磚瓦房子。一代。高祖,裁義公崇義早故,裁義生芳蘭、芳葵、芳蔚。芳葵遷四川遂寧,有哲人。芳蔚家業買仰天窩磚瓦房子又三匯壩銀廠坡一代。芳蘭生清理、清珊、清璉、清瓏,派居四大房,子孫繁衍列後:

  二十字源子嫡逐一依次取定勿得紊亂。迄今家派浩繁遷成都華陽,繁族不及備載。謂家譜無一修字派已定傳之,數百於勿得強弱勿以異亂方。

  耕讀世習詩,家其發源實,本於此異賭,載詠椒衍興歌,內而勤儉相,而忍讓為高,於是上永祖宗以光於前下啟宗祠,子孫雲諸以裕後也宣不懿此。

  增生可軒榮宗謹選,業儒河清昌海敬書銀氏家譜二十字源:

  大世養義芳、清克榮繼昌、富兆永正興、國泰尚其元。

  一代祖:大時 大望

  二代祖: 樊生

  三代祖: 養芳 養智入川

  四代祖:義忠 字從裁龍氏生

  五代祖:芳葵遷遂寧 芳蔚遷三匯華銀芳蘭夏氏生 芳蓮無嗣

【郡望堂號】

  郡望

  西河郡:三國魏置郡,一稱河西,轄境在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

  堂號

  西河堂:以望立堂。

  字輩

  廣西羅城縣銀姓字輩:文章亨道法,志大粹恩廷;濟佩如良玉,安敦應景星;邦家恆富有,世代兆咸寧;運化連庚甲,立朝啟丙丁;致重惟三品,懷奇自耀靈;期遵宜守素,欲顯貴明經。

  湖南省邵陽縣銀姓字輩:才仲克循禮,志 信 廷 祖 世,應 友 時 逢 泰,和 運 際 醇 熙 ,道 慶明良裕,宏 宣 德 化 心,體 健 昭 翊贊,嘉會策 元 勳。

  四川宜賓南溪銀姓字輩:青十財進,仲良信禮;志貴謙學,祖世應有;時逢太和,運際洪禧;敦本培遠,懷仁思義;崇德象賢,章成道立。

  廣西南寧橫縣平朗鄉飛灑村字輩:桂敬能油,佑有志發,啟高鍾勝,朝承榮煥,均鎮永

  廣西羅城銀氏(四冬)字輩:文章亨道法,志大粹恩廷;濟佩如良玉,安敦應景星;邦家恆富有,世代兆咸寧;運化連庚甲,立朝啟丙丁;致重惟三品,懷奇自耀靈;期遵宜守素,欲顯貴明經。

  廣西羅城銀氏(八冬)字輩:才明福社會,文承海正珍,秉現治超慶。家世聯芳美,繁榮鉅富昌。華豐增廣茂,萬代永發長。學業必顯著,金玉積滿箱。鳳起仰尚日,福祿可吉祥。月恩常護佑,金族定兆康。善義澤良浩,享壽如泰山。

  廣西羅城銀氏(五冬)字輩:祖寬啟廣春,維聯漢作珍。繼之昭勝景,大有展賢能。澤長修俊業,福厚創豪英。恩光延世代,德遠足豐盛。

  廣西融安銀國安始祖現字輩:國贊恆廷士,拯文如思章,繼樹方能美,棋花發累香。

  湖南省邵陽縣銀姓字輩:才仲克循禮,志信廷祖世,應友時逢泰,和運際醇熙 ,道慶明良遇,宏宣德化心,體健昭翊贊,嘉會策元勳。

  湖南邵陽續字輩:繼君傳賢貴,學書能倡順,為國利功振,英勇定乾坤。群緒平安樂,忠義孝敬遵,永久富祿壽,長髮繁衍勝

  重慶合川現字輩:(與四川雙流,四川瀘州納溪字輩一致)大世養義芳,清克榮繼昌,富兆永正興,國泰尚其元。

  重慶合川續字輩:文武祖根本,相侯在朝中,權財千年茂,家業萬代宏。

  四川遂寧銀氏家族現字輩:禮子性誠,尚奇國友,時逢太平春,萬歲樂堯天,培元仁禮讓,崇德紹其先,信守同修致,精誠化育宣,澤倫綏遠靖,明哲蔭達觀,博學開心地,廣施種福田,淳樸敦厚俗,和善錫恩寬,緒啟標高節,芳騰誦大賢,綿延維族祚,永世保安全。

  重慶銅梁銀氏家族現字輩:時逢太平春,萬代慶安榮,忠厚承家遠,先澤大光明,佑啟維俊秀,鍾毓協天心,鴻基永建定,紹繼保常新。

  重慶梁平明達鎮現字輩:(與四川西充字輩是一致)子文應大時,一世三四,永紹朝廷,昌國學仕,開元天道,正心代榮,洪安聯登,明玉成維,忠良光先。

  四川蓬溪現字輩:時逢紹和,運際純熙,根本培元,懷仁思義,崇德象賢,章成道立,克明正大,永世其昌。

  河南原陽銀氏字輩:仁敬綿世德,友恭延家升,同體泰和際,雍熈武克繩,禮儀明孝悌,信智祥瑞生,誠忠澤久遠,百運祖業興。

  四川宜賓、瀘州、自貢、富順、綿陽、德陽、遂寧等地方能合上的銀氏班輩:才、仲、克、循、禮。志、信、廷、祖、世、應(國)、友。時、逢、太、和,運、際、純(重)(洪)(從)、熙(西)。敦(登)、本、培、元,懷、仁、思、義。崇、德、象、賢,章、成、道、立。

  重慶北碚原字輩:正學登良太,平國安家邦。現字輩:正學登良太,平國安榮忠,厚承家遠……

【楹聯典故】

  (暫缺)

  【祠堂古蹟】

  平樂銀家大院

  位於成都市西南的平樂古鎮,白沫江貫穿古鎮,騎河修建兩岸橋,一新一舊,相距不太遠;兩岸古榕甚多,老橋頭還有一棵千年的黃桷樹,枝葉茂密;鎮里老街小巷縱橫交錯,古樸的居民建築鱗比排列,儲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是銀家大院。

  銀家大院的主人是從陝西遷徒來到平樂安家落富的,原本銀氏先祖是有名的紙商,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銀家大院建於晚清,有七個天井,構成了“七星抱月”的佈局。整個院落內的構件精美,窗飾花紋多樣,柱礎的石雕生動傳神,院落面積大,空間佈局合理且有曲徑通幽的意趣,從形制到裝飾都顯得構思精巧而典雅,不失為川西四合院落中的精品之作。龍門坐西朝東,正堂坐北朝南,整個建築採東西南北四方之靈風,採光通風都很好。沒有中軸線而有些錯落的建築形制顯然是經過風水先生的測算而建。平樂在明清時代是著名的產紙基地,除了遠銷西北外,還透過水路到達江南一帶,在成都有“成都草紙半平樂”之說。銀家是有名的紙商,在成都開有“銀福興”紙莊,在川西一帶享有極高的聲譽。這座豪宅便是銀家當年不勝風光的歷史記錄。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