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姓圖騰(郤氏圖騰)
郤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為姓,稱郤氏。是春秋時期郤宛的後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郤姓。郤姓在北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百零五位,當今人口數僅約一千人,排名在第一千二百位。
【得姓始祖】
姬叔虎(郤子):郤國國君。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為姓,稱郤氏。是春秋時期郤宛的後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郤姓。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
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為姓,稱郤氏。是春秋時期郤宛的後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郤姓。
源流二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錫克德氏,亦稱希克特氏、錫赫特氏,滿語為Sikde Hala,世居卦爾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郄氏、郗氏、線氏、奚氏等。
⑵.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是錫克德氏的早期分支,滿語為Sikteri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郄氏、郗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邵氏等。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郤姓在北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百零五位,當今人口數僅約一千人,排名在第一千二百位。
人口雖然相對較少,但分佈很廣,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保定市阜平縣、滿城縣、無極縣、欒城縣、博野縣、蠡縣、鹿泉市、邢臺市南和縣,陝西省的榆林市神木縣,山東省的鄒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江西省的撫州市臨川區,四川省的成都市、都江偃市,臺灣省臺北市、臺南市,山西省的沁水縣,湖北省的麻城市等地,均有郤(郄)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濟陽郡:戰國時期為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為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濟陽縣在唐朝初期併入冤句縣。晉朝惠帝時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以及定陶縣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正陽縣不遠。晉惠帝后來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定陶區一帶,距今河南省德正陽縣不遠。東晉後期晉室南渡後,濟陽郡被廢黜。
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說漢武帝建元三年)改為濟陰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區),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東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為濟陰郡,轄地在今山東省定陶區一帶。
山陽郡:古代山陽郡有二:①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後的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又將其改為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②東晉朝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晉安帝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蘇省淮安市一帶地區。
堂號
濟陽堂:以望立堂。
濟陰堂:以望立堂。
山陽堂:以望立堂。
中軍堂:晉國大夫郤谷通禮樂,敦詩書,懂兵法,晉文公姬重耳晉升他為中軍(大元帥、執政上卿),另封其弟郤溱為中軍佐(副元帥),因此郤氏後裔子孫建有“中軍堂”。
丹桂堂:晉朝時期的郤誢舉賢良對策試,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後以“郤誢丹桂”、“郤誢高第”喻科舉及第,榮登榜首,獲得功名,因此有郤氏後裔子孫建“丹桂堂”。
高第堂:同丹桂堂。
字輩
江蘇東海、沭陽郤(郄)氏字輩:“木應自起長文永敬玉大廷開延宗躋昌恆慶嘉緒芳仁寬步景耿(祟)後(芳)步寬仁興”。
山東郤(郄)氏字輩:“本士群文興傳光才良生”。
北京郤(郄)氏字輩:“文永玉(樹)連(進)廷(錄)少(家)建(冠)鵬程蘇宇金慶廣清國勝圓利志意忠州”。
湖北郤(郄)氏字輩:“永樹進錄家冠”。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郤國啟姓;
濟陰閥閱
——全聯典指郤氏的源流和郡望。
崑山片玉;
桂林一枝
——全聯典指晉朝雍州刺史郤誢,字廣基,單父人。晉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郤誢在任威嚴明斷,甚得聲譽。
刑于雅化;
撫御良才
——上聯典指春秋晉郤缺,耕於冀野,其妻送飯于田間,相敬如賓。下聯典指春秋晉文公蒐於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說《禮》、《樂》而敦《詩》、《書》,必知御兵之道,乃使縠將中軍。”
勳高雍郡;
績著巴丘:
——上聯典指晉朝雍州刺史郤誢事典。下聯典指三國時蜀漢巴西太守郤正,偃師人,字令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依則先儒,官終巴西太守。
五言通用聯
三郤多才辨;
二縣有譽聲
——全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郤集,有才辨,食邑襄陵,與郤至、郤錡(均為晉國大夫)並稱“三郤”。下聯典指明朝洪武進士郤忠,行唐人。知臨漳縣,值歲荒,民生男女慮不能育,皆棄之,忠行出禁令,以己俸給與,獲生者甚眾。在任決獄無滯,囹圄空。臨漳、行唐二縣百姓,皆譽稱之。
七言通用聯
夫妻如賓傳美德;
父子為政播芳名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郤缺,耨於冀,其妻食之,相敬如賓。文公聞其事,用為下軍大夫。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下軍大夫郤缺,成公時代趙盾為政。其子郤克,成公時為大夫,後代士會為政。
八言以上通用聯
冀野如賓,受知臼季;
被廬謀師,薦出趙衰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人郤缺,大夫郤芮的兒子,耕於冀(郤芮的采邑),妻子給他送飯,相敬如賓。司空臼季(晉臣,字季子,食採於臼)路過見了,就把他推薦給了晉文公,文公任他為下軍大夫,成公時曾代趙盾執政。下聯典指春秋時期晉國人郤彀,晉文公在被廬閱兵,列三,謀元帥,大夫趙衰說:“郤縠宣傳《禮》、《樂》,研究《詩》、《書》,一定會懂得帶兵的道理。”晉文公便讓他率領中軍。
墳籍博觀,美令先之弱冠;
才辨兼有,推郤至之多能
——上聯典指三國時蜀漢巴西太守郤正,偃師人,字令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依則先儒,官終巴西太守。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郤至事典。
【典故軼事】
郤詵丹桂
晉朝時期的郤誢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後以“郤誢丹桂”喻科舉及第,獲得功名。
郤詵高第
晉朝時期的郤誢舉賢良對策試,為天下第一。後以“郤誢高第”喻指科舉高中,榮登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