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氏起源及歷史

亓姓圖騰_亓氏圖騰

亓姓圖騰(亓氏圖騰)

  亓(qí)姓出自複姓丌官氏,為丌官姓所改。據《姓氏尋源》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亓,古“其”字,也作“丌”。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為古代專門掌管笄禮的官,笄禮是少年年至十五歲時,在頭髮上插笄的儀式,作為由少年正式傳為成年的象徵。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設有這個官職。丌官姓就是這種官的後代為記念先人而出現的,稱丌官氏。後來,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後的改姓運動中,“丌官”複姓被改成了單姓“亓”。孔子在十九歲結婚時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後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樣,姓源相同。亓姓現今人口約十三萬,排在姓氏排行榜第三百七十七位,在臺灣名列第四百三十九位。

  【釋義】亓,同其。亓,作為姓氏,出自“亓官”複姓。

【得姓始祖】

  (暫缺)

  各支始祖

  亓士伯:元末明初(公元1333~1368年),為避兵亂率四子亓勤、亓賓、亓全、亓世從江蘇淮安牽至萊蕪。初居東裴關氏之家,隨著戰亂的逐漸平息,遂遷至方下保於汶南保居住。是為萊蕪亓氏始祖。

【起源源流】

  單一源流

  亓姓出自春秋時期諸侯國大夫亓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個字,同義通假。在史籍《姓氏尋源》中記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春秋時期,魯國奉崇周禮,首先按周禮的一整套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綱常人文禮制,並設立相應官職,負責司掌其職,其中就有專門掌管“笄禮”的大夫。

  春秋、戰國乃清朝初期,當少女滿十五歲時,被認為是到了成年,都要對其舉行“成年”的儀禮,並在在頭髮上插笄(簪子),稱為“及笄”,以示成年。此後,成年了的女子須承受周禮與各朝代典法的制約,“及笄”後的女子方可以成婚,以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如傳宗接代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王族和貴族等將這種儀禮看得十分隆重,都有笄官官職負責,稱“亓官”、“笄官”、“”,其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亓官氏。如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就記載:“唐有亓志紹。”在史籍《萬姓統譜》中也記載:“唐有亓志紹,宋有亓贇,明有亓宣、亓驥。”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個姓源,當時的各諸侯國皆有。例如孔子在十九歲結婚,娶的夫人就是宋國的亓官氏,她就是宋國笄官的後代。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歷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幾乎絕跡於史載。直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嚴詔的改胡姓運動中,丌官氏均被改成了單姓亓氏,才不斷湧現出一大批亓氏名人。

  亓官氏複姓,後來在明朝初期多省文簡化為單姓亓氏。

【遷徙分佈】

  遷徙

  山東萊蕪的亓氏家族始於明朝時期。其祖亓士伯,元末明初為避兵亂率四子勤、賓、全、世能從江蘇淮安遷至萊蕪。初居東關裴氏之家,隨著戰亂的逐漸平息,遂遷至方下保與汶南保居住。在山東省萊蕪市北梨溝亓家祖墳裡有一塊碑,碑上記載:“明洪武二年,自臨邑遷至萊邑,獨樹一姓,自立一家。”在山東萊蕪羊莊亦有一亓氏墓誌,記載為:“始祖始伯,元末避亂,攜子世能,由江淮輾轉至山東萊蕪羊莊定居。”全國大部分亓氏族人的祖籍,多是山東省萊蕪市。

  分佈

  亓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由於是源出官職稱謂,所以姓源繁複,不可一論,現今人口約十三萬,排在姓氏排行榜第三百七十七位,在臺灣名列第四百三十九位。多以隴西、天水、泰山為郡望。

  今山東省的濟南市商河縣、濟南市萊蕪區、鄒城市、陽穀縣、曲阜市、日照市、臨沂市蒙陰縣、泰安市、陽信縣、青州市、昌邑市、昌樂縣、臨沂市費縣、肥城市、微山縣、淄博市博山區,河南省的鄭州市、永城市、蘭考縣、民權縣、遂平縣、內黃縣、洛陽市伊川縣,安徽省的阜陽市潁州區、臨泉縣、阜南縣,陝西省的西安市閻良區、大荔縣朝邑,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河北省的獻縣,吉林省的長春市、延吉市,遼寧省的瀋陽市、撫順市、大連市、阜新市,山西省的太原市、長治市、翼城縣,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安達市、海倫市、牡丹江市寧安縣、東寧縣、北安市、嫩江縣,上海市,北京市,福建省的福州市、泉州市,江蘇省的徐州市、連雲港市、淮安市,河北省的保定市望都縣,臺灣省等地,均有亓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後改名隴西縣。漢時,天水脫離隴西郡。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

  天水郡:天水郡為古代行政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所轄兩區五縣:秦州區(秦城區)、麥積區(北道區),秦安縣、武山縣、甘谷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秦州區和麥積區是其主要地區。

  泰山郡:中國西漢至南北朝時期的古郡名,位於今山東省境內。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泰山堂:以望立堂,亦稱萊蕪堂。

  字輩

  山東萊蕪亓氏字輩:“士勤(賓全能)胤(積)浩(林升)英(充宣德弘顯)夔(萬蓁萃薰燕)泰國明心清(溱洧沂)元宏聖伯學成俊修慶”。

  山東昌邑亓氏字輩:“同長國化紀”。

  山東東平亓氏字輩:“立祥習正道”。

  安徽阜陽亓氏字輩:“賢明培先信”。

  亓士伯一族世系:

  始祖:亓士伯,元末為避兵亂率子由江淮移萊。

  二世:亓勤、亓賓、亓全、亓世能

  三世:亓胤、亓積

  四世:亓浩、亓林、亓升

  五世:亓英、亓充、亓宣、亓德、亓弘、亓顯

  六世:亓夔、亓萬、亓蓁、亓萃、亓薰、亓燕

  七世:亓泰德、亓泰幸、亓泰文

  八世:亓國賢、亓國才

  九世:亓明試、亓明訊、亓明雋、亓明容、亓明顯

  十世:亓心佇、亓心佐、亓心佑、亓心修、亓心化

  十一世:亓清、亓溱、亓洧、亓沂

  十二世:亓元禮、亓元義、亓元進、亓元信

  十三世:亓宏謹

  十四世:亓聖存、亓聖昭

  十五世:亓伯謙、亓伯讓、亓伯誠、亓伯達

  十六世:亓學典、亓學篤、亓學容(亓學勇)

  十七世:亓成寅

  十八世:亓俊蘭、亓俊朋、亓俊升、亓俊會

  十九世:亓憲修、亓代修、亓文修

  二十世:亓松山(一門正子後)

  二十一世:亓建軍、亓建永(一門正子後)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事親至孝;

  居令直聞。

  ——佚名撰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萊蕪人亓斗南,下聯典指明代萊蕪人亓之偉,字坦之,號超凡,天啟年間進士,兩任劇縣縣令,以強直聞名。後任河間知府,對犯罪者,雖權貴豪強,也依法嚴懲。

  天啟進士;

  萬曆推官。

  ——佚名撰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陽和兵備亓之偉,萊蕪人。天啟進士,任過河間知府。下聯典指明代河南巡撫亓詩教,萊蕪人。萬曆末由推官入為給事中。

  七言通用聯

  笄官後裔流光遠;

  至聖夫人播惠長。

  ——佚名撰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亓(丌官)姓的得姓源流。下聯典指孔子19歲結婚,娶的一個夫人就是宋國的丌(亓)官氏。她是宋國笄官的後代。

  士氣高昂衝牛鬥;

  能力超群壯山河。

  ——佚名撰亓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唐代有亓姓名人亓士能名,為“士能”二字的嵌字聯。

  茂林修竹風光好;

  育人成材德行高。

  ——佚名撰亓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明代亓姓名人孝子亓才,字茂育,萊蕪人,為“茂育”二字的嵌字聯。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